(一)建立因势利导的德育机制

整体育人系统包含着德智体美劳五育。五者互相联系和渗透,不可截然分开。但又各具内涵,自成系统。而五育之中,德育应居于首位。现在有一种倾向, 认为当前培养人才应以才能为主,把德摆到了无关紧要的地位。我实在不敢苟同。这种重能轻德的倾向,不管从历史或现实看都是错误的。北宋末年的蔡京是很有才能的,但秉性奸佞,官居要位,弄得民不聊生。秦桧,也很有才能,为金俘虏而成内奸,权倾一时,陷害岳飞,遗臭万年。汪精卫的“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诗句,在辛亥革命时期曾经传诵一时,他的辩才也常使人折服,然而,他在抗战期间公开投靠日本帝国主义当了汉奸头子。抛开“大人物”不谈,即今社会上人所痛恨的那些贪官污吏、社会渣滓,是缺能还是缺德呢?我们培养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必须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理想和道德应当是首要的。

建国以后,我们曾经建立了一套以“五爱”为中心的基础道德教育,以“又红又专”为口号的较高层次的政治思想教育的机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培养出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专家学者和数以亿计的普通劳动者,现在已是各条战线的骨干和中坚。然而,用五六十年代那种方法来教育当代青少年,却常常事与愿违,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其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总体上是一致的。我国较为落后的现实和将祖国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宏伟目标,必然促使学生产生奋发图强的政治热情;提倡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大多数学生就产生了求知与成才的心理需求;要求解放思想打破旧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但是,在新旧体制转换,分配、法制尚不健全之际,诸如金钱至上、享受第一,自由至上、个人第一等不良社会风气,对青少年一代影响至大,德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除了强调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之外,我们应当把党和国家的要求与学生的正当需求相结合,建立一种因势利导的德育机制。首先是调动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使之形成与社会正当需要相结合的强大主流,树立正气。对其消极因素,用切实有效的方法教育引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在历史教学中,就是突出爱国这个主题,抓住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根本,贯彻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个育人的整体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