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自力更生,又要开放搞活

新中国建立之初,周恩来在讲到国家建设是以国内力量为主、还是以外国援助为主时说:“我们的回答是以国内力量为主,即自力更生为主。”接着,他补了一句:“生产建设上要自力更生,政治上要独立自主。”相隔 15

年以后,即 1963 年,他对此作了进一步的归纳,讲了 16 个字,即“自力更

生,发愤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强调自力更生为主,这是符合中国民族精神的。中华民族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传统,特别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要彻底改变一穷二白的面貌”,更应该依靠本国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进行经济建设,才能建成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社会主义强国。

强调自力更生为主,这也是符合当时中国客观情况的。当时,帝国主义要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对中国封锁禁运。我国必须以自己的力量来举办工业,克服困难,建设自己的国家,挺起民族的脊梁。

周恩来历来重视自力更生,有一次在新安江建设工地视察,听说这里所用的采矿船、筛分机等设备全是国产的,非常高兴,要记者多拍几个镜头, 有人汇报,电站只有一只与电频率同步的大钟,他立即指示与上海联系,组织力量攻关解决。离开时,他为电站题词:“为我国第一座自己设计和自制设备的大型水力发电站的胜利建设而欢呼!”表达了自己的兴奋心情。

接着,他到上海参观了工业展览会,看到国产的丝织机就问:“这种机器国外有没有?”他听到国外没有这种丝织机时,高兴地说:“多搞几台, 给外国人看看。我们不要在外国人后面跟,应当超过他们。”

但是,自力更生为主并不是闭关锁国,对此,他一直是很明确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现实,不可能对西方开放,只能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实行“一边倒”的政策。1952 年 4 月,他在我国驻外使节会议上,讲我国的外交方针和任务,就讲了“互通有无”。1955 年 11 月,他又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全孤立地进行经济发展”,“必须在和平共处的环境中互通有无。”到 1956 年中共八大时,他把“互通有无”的范围扩大到“经济、技术、文化” 等多方面的交流,并说:“即使我们在将来建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国之后,也不可能设想,我们就可以关起门来万事不求人了。”

周恩来任总理期间,一直很注意引进先进技术。大的引进有过三次,分别是一五计划期间、三年调整期间、粉碎林彪集团以后,每次都动用了几亿甚至几十亿美元。1970 年,他在广州参观出口商品交易会时说:“闭关自守, 不利用一切机会引进技术,是不对的,但是立足点一定要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当时还处在“文化大革命”中,说这样的话,该需要多么巨大的政治勇气。他从大处着想,抓住了问题的本质,体现了组织经济建设的领导艺术,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思想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