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总理,决不建造政府大厦

周恩来当家理财一贯以“俭”著称,对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尤其是对建设楼堂馆所控制较严。50 年代中期,有人建议在官园兴建一座政府大楼,连图纸都拿出来了。理由是:国务院在中南海的老式平房办公,年久失修,而且“像我们这样的大国,国务院应该有一处像样的办公地点。何况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没有政府大厦”。周恩来没有批准动工,制止说: “国家建设需要钱,建政府大厦不是当务之急,中南海的旧房子一样可以开会办公。你们不要再鼓动我了,在我的任期内决不会批准!”

在筹备庆祝国庆 10 周年,首都规划“十大建筑”时,国务院机关事务局又提出了兴建政府大厦的计划。周恩来看到方案以后,严肃地批评:“国务院不能带这个头。只要我当总理,你们就要把大兴土木的念头打消!”事情过去了,他还语重心长他说:“要我批准,签个字很容易。可是,国家的资金,人民的血汗,我是提笔千斤啊!”

他自己居住的,也是中南海西花厅 3 间旧式平房,而且一住就是 26 年。

房屋中间,是由 3 张方桌拼接而成的长会议桌,办公桌置于右侧,茶几上并

排摆着 3 部电话机,墙边有 4 个书柜。他在这个普普通通的平房里学习、开会、办公,处理着党和国家的大事。

房屋年久失修,油漆脱落,水管陈旧,地面潮湿,窗户裂着大缝,冬天要用报纸糊上才不透风。《人民日报》记者金风回忆:有一次,她去给周恩来送稿子审查,周恩来尚未归来。天突然下起雨,她就在总理秘书办公室等候。只见秘书找了一个旧脸盆,放在砖地上接漏雨。随即,秘书又拿起另一个旧脸盆,直奔总理办公室。不一会,秘书空手返回。金凤问:“总理办公室也漏雨吗?”秘书点点头。金凤大吃一惊,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相信几亿人口的大国总理,还身居漏室呢?

由于房屋潮湿,周恩来的腿部患了关节炎,总务部门的主管知道了,感

到过意不去,提出修缮他的办公用房和住房。周恩来又出来制止:“这个条件比延安的窑洞好多了。目前,我们经济条件较差,怎么能为我花这个钱呢? 你们想都不该这么想!”

不久,总务部门趁周恩来出国访问,还是对房屋作了一些修缮:钉了木板天花板,地面也铺成木板的,油漆了门窗,还装了一盏吊灯。他回来看见面貌变了,不愿再住进去。周围的人好说歹说,作了检查,拆下了吊灯,他才进屋。他生气他说:“你们跟了我这么多年,对我的性格还不了解吗?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坏头,要影响一片,你们怎么给我出难题?”在国务院的会议上,他主动作了自我批评,反省自己没有把好关,承担了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