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必尊

周恩来很喜欢同南开同学一起回忆往事,他感谢南开中学给他那些启蒙的基本知识,使他可能寻求新的知识,也常常谈起他们的老校长张伯苓。

张伯苓是个爱国的教育家,从 1904 年创办南开学校起,从事教育事业

40 多年,桃李遍及海内外。抗日战争期间,他坚决主张抗日,但政治上倾向于国民党。周恩来和张伯苓虽然政见不同,但他很尊敬老校长。经常和邓颖超去拜访张伯苓,向老校长解释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分析抗战的形势。但由于张伯苓迷信蒋介石,两人话不投机。1948 年,张伯苓参加国民党召开的“国大”,后又出任国民党政府考试院院长,替蒋介石跑龙套。

不久,张伯苓因不满国民党的腐败统治,避居重庆。1949 年初,周思来从傅作义那里得知他的情况,便托人捎信给他,希望他不要去台湾。南京解放后,蒋介石逃到重庆,曾两次到张伯苓家中,劝他去台湾。是周恩来的信帮助了张伯苓下决心留在大陆,重庆解放后,周思来听到张伯苓没有走,并有北归的愿望,便派飞机把他们夫妇接到北京,稍后又安排他们回天津定居。

1951 年,张伯苓去世。周恩来专程去天津,向老校长表示一个学生的悼念。他对张伯苓的一生做出了肯定的评价:“张校长在他的一生中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

一位外国记者曾问周恩来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周恩来回答说:“少年时代在沈阳读书时,得山东高盘之先生教诲与鼓励,对我是个很大的促进。”

这位高盘之先生是周恩来上小学时的史地老师。1907 年,他在济南高等学堂读书时领导过轰动省城的高等学堂反清斗争,遭到清政府通缉而亡命东北,到沈阳东关模范小学任教。高盘之忧国忧民的情怀和渊博的学识,深为12 岁的周恩来所敬仰。在其影响下,周恩来率先在全校剪掉长辫子,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高盘之也很器重周恩来,1913 年,当周恩来即将毕业赴天津时,他斟酌再三,特意给周恩来命字“翔宇”,愿这位 15 岁的少年如鲲鹏展翅,翱翔飞天。从此,“翔宇”就成了周恩来早年发表文章及留日、留法期间常用的名字。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作为总理虽然权重位高,但他并没有忘却高盘之这位恩师。1950 年 12 月,高盘之的儿子高肇甫应周恩来之邀来到北京。周恩来热情接待了他,周恩来情不自禁,诚意地表白:“没有高先生的教导, 我不会有今天。”

1961 年,周恩来再次邀高肇甫夫妇相见,详细询问了高师母的健康状况,并赠送一包礼物,托他们带给师母,此外还附上一张放大的高盘之的照片。这张照片是高盘之在周恩来毕业时送给他的,几十年来一直珍藏在身边, 深恐或失,可见周恩来对恩师之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