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时也得作出让步

在统一战线中,除了原则坚定外,还必须有灵活的策略,不讲究斗争策略,会使统一战线破裂。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对国民党的点滴进步和抗战的表现都要大力合作和支持。斗争时,不可无止境地斗下去,要适可而止。周恩来认为,在原则问题上,不能马虎了事,但在非原则问题上,可以马虎

一点,让一让。为了动员群众,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参加抗战,共产党也要作出一些让步。比如,放弃“人民共和国”的口号,改用“民主共和国” 的口号;放弃“反蒋抗日”口号,改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方针;停止土地改革、没收土地,改为减租、减息;停止用武力推翻国民党政权,将红军改为“八路军”、“新四军”,把“苏区”改“特区”,等等。

1937 年 2 月至 9 月,国共两党先后在西安、杭州、庐山、南京等地进行

了 6 次艰苦谈判。周恩来坚持党的原则立场,抑制了蒋介石借谈判压共产党

投降和消灭共产党、红军的企图。最先,蒋介石提出共产党红军只准编 3 个

团,经周恩来的斗争,蒋介石同意编 3 个师。这个问题解决后,蒋介石又节外生枝,提出:改编后的红军,其管理教育属国民党。不设司令部、设政训处,主任周恩来,副主任康泽(国民党要人);此外,三个师的参谋长和各级副职由国民党派人担任;还提出毛泽东、朱德离开红军,出国留洋等无理要求。对此,周恩来十分气愤,据理驳斥,并提出中共不能改动的最后方案: 设司令部,朱德为司令、彭德怀为副司令,保持红军的独立性和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各级指挥人员由中共推荐,国民党军委会任命,国民党不得向中共军队派遣任何军政人员。在周恩来的义正词严下,蒋介石只好同意周思来提出的最后方案。总之,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至抗战爆发,国民党基本立场是反共的,周恩来遵照中共中央“不决裂”的指示,与国民党进行多次谈判, 据理相争;通过宋庆龄、宋子文、宋美龄对蒋介石施加压力和影响,以及冯玉祥等各方人士的活动,并作出必要的让步,才取得了共产党和红军的合法地位。

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时,日本放松了对国民党军队的打击。国民党的政策又发生了变化,由积极抗战转为消极抗战,由容共、联共转为限共、反共,国民党军队与八路军,新四军的摩擦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9 年 8 月,周恩来在向中央政治局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开展统一战线的原则和政策。

他认为,原则必须坚定,否则,会重蹈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其中,最主要的是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同时,还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比如,共产党一定要参加政权,包括地方、中央、敌后、内地、军事、政治等各个方面在内,坚持共产党的独立自主,扩大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不受国民党限制,寻找一切机会发展和壮大人民的力量;对国民党的投降、反共活动,据理进行揭露和斗争,必要时给予打击。

1940 年 12 月 25 日,即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放回南京四周年的日子,蒋介石借机宴请在重庆的周恩来,大谈他与周恩来是患难朋友,提议为“和平与友好”干杯。周恩来立即引起警觉,回来后赶紧打电话给中共中央,建议密切注视蒋介石的动向。

果然,不出 10 天,蒋介石就制造了举世震惊的“皖南事变”。周恩来进行一系列有效的斗争,揭露蒋介石破坏团结,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真面目。他还派王炳南、叶剑英通知参政会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告知由于国民党搞反共活动,共产党不准备参加第二届参政会;派龚涛向在重庆的外国记者通报事变真相;派王安娜告之各国驻华外交官。周恩来亲自会见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代表居里,当面送交国民党反共若干材料。

上述活动,收到明显效果,引起了国内外舆论哗然。英国大使表示;“这

是可悲的事。”美国驻华武官包瑞德说:“蒋介石太不像话。”罗斯福私下向蒋介石发出了警告:美国向中国提供的援助是为了抗日战争,如果发生“皖南事变”这类可悲的事,这种援助是无益的。国内舆论也纷纷指责国民党, 同情共产党。

由于国民党顽固派的自我表演,使全国人民更清楚地看出它的反共本质,使它陷于空前孤立,面对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应,蒋介石感到惊讶和狼狈。于是,在 3 月 6 日,蒋介石被迫向国民参政会保证:“以后绝无剿共的军事行动发生。”3 月 14 日,蒋介石又约见周恩来,探问善后处理意见。周恩来当面谴责国民党背信弃义的反共行为,但为了挽救国共合作,促进时局好转,还是要给蒋介石一个机会,周恩来向中共中央建议:让他继续留在重庆与国民党打交道。

总之,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始终处在风口浪尖上,临危受命, 同原来的死对头,如今又掌握政权,具有较强实力的庞然大物——蒋介石集团打交道。在交往中,他始终坚持原则,不卑不亢,处理了各种复杂的难题, 使蒋介石、何应钦等人在周恩来面前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不得不谨慎行事, 对他持尊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