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最广大的人们一道斗争

无产阶级的事业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必须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合作。作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的周恩来深深懂得这一点,他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力求党内团结,力争党外团结,“要划一个最大的圈子,把党外凡是能够争取的,能够和我们合作的人士团结在一起”。他批评党内一些人“孤芳自赏”,不愿意或害怕“界限不清”而不敢与党外人士交往,指出:“应该在千军万马中敢与人家交往,说服教育人家,向人家学习, 团结最广大的人们一道斗争,这样才算有勇气,这种人叫做有大勇。”

他不仅团结进步人士,而且团结那些曾经与共产党有过“宿怨”、“政治倾向和世界观与我们完全不同的人”。抗日战争时期,他与一些国民党上层军政人员和地方实力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人士中,有的镇压过革命,有的屠杀过共产党人和工农大众。但在民族危亡面前,他们基于民族大义、或者考虑个人的利益,逐步改变了对共产党的态度。周恩来捐弃前嫌, 极力做好对他们的团结工作,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推动他们与共产党合作抗日。如争取张学良联合抗日,就是成功的一例。

1936 年 4 月,周恩来会见了曾任国民党“剿共”副总司令的张学良,双方开诚布公地商谈了许多问题。他一方面向张学良介绍共产党的方针政策, 另一方面又征求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对共产党的希望和要求,使张学良对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对红军特有的战略战术,对苏区的政治、经济、法律等有了较多的了解。双方还商定了红军与东北军互不侵犯、互相帮助、互派代表以及红军帮助东北军进行抗日教育等具体协定。双方通过会谈,增进了了解, 融洽了情感,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周恩来感到“坐谈竟夜,快慰平生”,称颂张学良“肝胆照人”,“是当今全国最勇敢的第一个决心抗日的将军”。张学良更是“甚感得意”,认为与共产党合作后,“迩后国内可以太平,一切统可向抗日迈进矣”。

争取曾把共产党视为不共戴天仇人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联合抗日,也表现了周恩来顾全大局、团结为上的博大胸怀。1936 年 9 月他致函陈果夫、陈立夫,说明建立国共两党合作之诚意,希望他们向蒋介石进言,停止军事行动,“使两党重趋合作”,一致抗日。周恩来还致函蒋介石本人,吁请蒋介石“从过去之误国政策抽身而出,进入重新合作共同抗日之域”,并明确表示:“共产党今日所求者,唯在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真正发动抗日战争”,从而表明了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基本立场。西安事变发生后, 他坚持和平解决的方针,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促进国共和解。之后,他又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七次谈判,达成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国共合作的若干具体协议,致使国民党蒋介石不得不在 1937 年 9 月发展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讲话,这成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一个标志。尽管国民党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看作是不得已的敷衍的临时行动,然而历史

的车轮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起了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