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个人修养
斯大林说:“在国家工作和党的工作的任何一个部门中,工作人员的政治水平和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高,工作本身的效率也愈高,工作也就愈有成效。”这就说明了个人修养与事业的关系。
什么是修养?修养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达到较高的水平,也指待人处世方面的正确态度。当然, 主要是指前者。修养一词,无论在历代典籍或现实生活中,还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中,都经常使用。
修养在中国伦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懦家讲道德的内容即是人伦,孔子、孟子都十分重视道德修养,在《大学》、《中庸》中把“正心”、“诚意” 提到了“治国”、“平天下”的高度。宋明以来的理学家,如程朱陆王学派, 更提出“存天理,去人欲”、“穷理居敬,读书静坐”、“在事上磨炼”, 目的在于陶冶人的德性、变化人的气质。
在道德修养方面,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特别强调实践的作用,同时也吸取了古代修养术中的合理途径和方法,如内省、体验、升华等,即:首先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人格作为自己修养的楷模,可以向书本学习,也可以向社会和群众学习,即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从中吸取营养。其次要结合实践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省检查,进行自我批评和相互批评,达到自我估价、自我调节、自我完善,即周恩来所说的“自我改造要自我认识”。再次要使正确的思想战胜错误的思想,逐步形成新的认识付诸实践,即在改造主观世界时,及时总结,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这是一个不断认识和不断实践的往返过程。
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人们的道德境界可以分成三个类型,即自私自利、先公后私、大公元私。自私自利境界是私有制社会的产物,要在道德修养中摒弃。先公后私境界可以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较普遍地树立起来。大公无私是无产阶级也是整个人类社会最高的道德境界,已经产生了一些榜样。刘少奇写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周恩来制订了七条《我的修养要则》,而且都在自己的实践中身体力行,堪称楷模。张思德、白求恩、雷锋、焦裕禄之所以成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和他们严格要求自己、经常加强思想品德上的修养分不开的。
周恩来堪称本世纪中国历史舞台上最出色的“演员”。从 1927 年进入中
央政治局,到 1976 年逝世,他一直是中共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从 1949 年
人民共和国成立起,他担任国家总理达 26 年之久,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他以才干、道德、智慧取胜,生存在中国党政高层权力空间,这在中共历史上绝无仅有,而且他还是建国后毛泽东的政治班子中仅有的职务曾高于毛泽东的人。阅历很广、深富欧美文化修养的尼克松说:“在过去 25 年里,
我有幸会见过的 100 多位政府首脑中,没有一个人在敏锐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带来的智慧方面超过他。”
周恩来的成功和魅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个人修养。他是如何通过个人修养达到超凡的境界,并取得事业上成功的,我们试图带着这个问题去找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