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后补救
周恩来坚持不懈地保护人才,但当时的局面并不是他所能控制的,仍有不少人惨遭不白之冤,甚至被迫害至死,周恩来对此深感不安。对受迫害的同志,周恩来不仅尽量采取措施,纠正冤案,还从心灵上予以抚慰。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张权,1947 年去美国深造, 1951 年返回祖国,艺术上已是炉火纯青。正当她满怀希望和期待,准备把知识和艺术奉献给祖国时, 不幸的事发生了, 1957 年她被划为“右派分子”。她因此蒙受政治耻辱和各种可怕后果,被中央歌剧院除名,下放到哈尔滨劳动。
周恩来听说了她的遭遇,认为她对剧院工作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的,不能借此无限上纲,便指示给她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还在 1962 年请她作为特邀代表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政协三届三次会议。周恩来当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会议期间出席了在北京饭店举行的一次舞会。张权在旧友的一再推举下,登台唱了一首《绣荷包》。这是她遭受不幸离开北后第一次演唱,一曲刚终,周恩来带头鼓掌,并请她跳舞,详细询问了她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说:“你调离北京,我不知道,在东北生活习惯吗?不习惯就还是回来吧。”
歌唱家重返艺坛后,再次应邀到北京举行音乐会。有一回,当她唱完第二支歌,欠身向观众致意时,周恩来从观众席上站起身来。大家的眼光全集中在总理身上。他端着一杯茶,走向舞台,递给歌唱家。党和政府领导人的这个特殊表示,意在医治一位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艺术家的心灵创伤。
接着,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张权又遭横祸,被打成“特务”和音乐界的“反动学术权威”,隔离审查,失去了行动自由,受到肆意凌辱,腰椎骨盆也跌伤了。但在这个时期,张权从不怀疑真正代表党和政府的是周恩来, 而不是林彪、江青一伙。这一信念给她勇气,“四人帮”垮台后,她得到彻底平反,又回到阳光普照的新时代。
周恩来的另一个补救办法是,请老干部和知名人士参加各种纪念活动, 第二天名字见报,说明他们没有被打倒,或已经得到“解放”。
1966 年 11 月,在那样紧张的局势下,周恩来还领导筹备孙中山一百周年诞辰纪念活动。章士钊、邵力子等都参加了筹委会,并请宋庆龄在大会上讲话。这年国庆节,一大批高级民主人士仍被请上天安门城楼观礼,使他们感到共产党的政策没有变,还在与他们合作共事。
1967 年八一建军节,除了与林彪关系密切的那些人以外,谁也无法在 24 小时之前知道自己能否去人民大会堂庆祝建军节。军委副主席徐向前元帅在那年 7 月 31 日上午还是靠边站的。在招待会开始前两小时,叶剑英元帅突然来到他的住所,向他传达周恩来的通知:准备出席招待会。但去时又受到林彪一伙的阻挠,一小时之后,周恩来打来电话,说此事已经得到毛泽东的批准,对徐向前和其他几位受攻击的军委高级干部一道去参加招待会,周恩来还特别交待,要选定好行车路线,保证他们在路上不致被人劫车。
1971 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恩来抓住时机,毅然举起批判“极左”思潮的旗帜,千方百计为广大老干部的“解放”和重新工作创造条件。尤其是力促“党内第二号走资派”邓小平出来工作,这样势必会带动一大批干部的“解放”。
然而,批“极左”受到了“四人帮”的诘难,被迫中断。但是周思来仍在继续坚持肃清“极左”思潮流毒的工作,解除了一大批受迫害的老干部的审查和囚禁,指示治疗他们的疾病,使他们复出或复职。这些工作,成为周思来这时工作的重心。
1973 年 3 月,周思来亲自写报告给毛泽东,汇报中央政治局几次讨论关于邓小平复职问题的情况。3 月 10 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的决定》。邓小平复职一事终成事实,心力交瘁的周恩来这时正式向中央政治局请假,要求“病休”两周。可见,解决邓小平问题在周恩来心中曾占有何等特殊的重要位置。
1974 年 12 月,已重病在身的周恩来,离开 305 医院,飞往长沙向毛泽东汇报四届人大筹备情况。这次毛泽东严厉批评王洪文:“不要搞四人帮!”
并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当周恩来向毛泽东报告根据商定提议的人事安排,由邓小平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兼军委副主席时,毛泽东明确表示同意。周恩来在有生之年终于安排好了接班人,他说:“邓小平同志将接替我主持国务院工作。邓小平同志很有才能,可以完全相信,邓小平同志将会继续执行中国党和政府的内外方针。”历史证明了周恩来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