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厦千万间,住房要改革

人要生存,必须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所谓“安居乐业”,是先安居才能乐业。中国人口众多,且贫穷落后,解决这些生存的基本问题很不容易。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治国,也想让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使天下太平, 来巩固其统治,但都没有做到。即使在封建社会全盛时期的唐朝,大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也感慨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可见,旧中国还有不少劳动人民没有挡风遮雨的栖身之所,居住条件很差。

新中国建立在旧中国的基础上,住房依然很紧张。50 年代,周恩来在管理国家事务中,从我国住房紧张,尤其是城市住房更紧张的国情出发,尽力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对城市住房问题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他的思想对今天的住房改革依然有借鉴意义。

首先,周恩来提出要管好城市房地产。1956 年 5 月,他在最高国务会议第 7 次会议上说:建国 7 年来,一方面城市房地产经济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验,城市房地产管理比较混乱。他说,房地产现在收房租,如何维护房屋,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民用房子,就是公用房子也是个大问题。北京建筑了 1400 万平方米房子,比整个旧北京增加了 70%,就等于又造了一个北京城。如果这种房产不很好管起来,很快就会坏的。他认为城市房地产特别复杂,管好城市房地产是中国的一件大事, 要设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

其次,周恩来对如何缓解城市职工的住房困难进行了探索。1959 年 9 月, 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他作了《关于劳动工资和劳保福利问题的报告》, 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探索职工住房问题。他认为,尽管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对职工住房建筑投入很多,但仍感不足,原因大致有四个方面:第一,由于职工某些福利待遇过高和规定的不合理,影响职工家属大量涌人城市。当时我国农村户口迁入城市不受限制,职工工资水平偏高,特别是福利待遇过高,给农民进城以很大的吸引力。第二,在工业企业和城市建设中大量拆除原有房屋。第三,一般房屋造价偏高,影响建筑面积的增加。他主张降低房屋造价,扩大建筑面积。第四,城市房租政策和住宅管理制度很不合理,公房房租偏低,管理不善,制度不严。国家收的公房租金,一般只有应收租金的 1/3 到 1/2 左右。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职工卖私房要公房,公房的供给总是满足不了职工的需求。

那么,怎样缓解职工住房紧张呢?周恩来提出一些具体办法:一是根据可能适当地增建职工住宅。二是提倡职工自建一些标准低的住宅。为鼓励职工自建住宅,可以由本企业事业单位给以一定数目贷款,分期扣还,三是整顿各种福利待遇和采取其他措施控制城市人口的增长。四是逐步取消对住民房职工的房租补贴。五是适当提高职工住公房的收费标准,租金应包括折旧、维护、管理三项费用。他提出以上缓解职工住房紧张的办法,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从增加供给和抑制需求两个方面,双管齐下解决住房供不应求的问题, 而更多的是强调抑制需求的作用。

再次,周恩来还提出高级干部住房也要出钱的思想。建国后,十三级以上的两万多名高级干部仍在享受供给制待遇,住房子不出钱。1955 年 7 月, 他在国务院 14 次会议上发言,主张取消供给制,实行工资制,高干住房子也

要出钱,并逐步提高其房租。这样能在住房问题上体现公平,并能调动住房余缺与抑制高干过多占用住房,有利于缓解城市住房紧张。

总之, 50 年代周恩来对住房问题的探索,表达了这样的思想:管好房地产是管理好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管好城市房地产,必须取消供给制, 实行工资制,任何人住房子都要交付租金,房租要同房屋的折旧、维护、管理费相等。其中,公房房租与折旧、维护、管理费相等的原则,对今天的住房商品化更有直接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