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庭广众之中剖析自己
翻开《周恩来选集》上、下两卷,他那对人不溢美,对己不诿过,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严于律己,勇于自我批评的品格,清晰可见。其中,《我的修养要则》,《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论统一战线》、《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论知识分子问题》、《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等,就是有代表性的几篇。
他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仅在党内讲得很多,而且在党外也经常讲。解放前夕,他对出席青年团代表大会的代表们说:“我虽然有二十七八年的
党龄了,还不是犯过许多错误。每次谈起来,总觉得自己对革命有所欠缺, 总觉得工作做得不很好,不能满意。”
50 年代初期,他在怀仁堂作过一次报告,参加人员是北京、天津两市各高校的教师。这些教授和研究人员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会场的,以为共和国的总理亲自“训话”,可能要发生严重的事情。出乎意料的是,他在谈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时,竟在大庭广众之中谈起了自己的家世:“我祖籍浙江,先辈们长期在江苏做官,所以人们称我是江浙人氏。要论我的出身, 说得好听,叫书香门第,而实际上就是封建官僚阶级。因此,我从小也接受了家庭的各种不好的影响,并和大家一样接受过旧教育。后来,看到民族危机,山河破碎,而觉悟起来,参加革命。革命 30 年来,做了些负责的工作, 但也犯过很多错误,栽过跟斗,碰过钉子,可见参加革命后,仍然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改造。现在担任了政府的领导工作,也还要继续学习和改造。”
他还说:“一个人幼年所受的影响,往往在他的思想上、生活作风上长期存在。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如果不经过冷静地思考,旧的东西常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他用这番感人肺腑、解剖自己的话,与在坐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勉:“我们今天要求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立场,这就是为绝大多数人民的最高利益着想的人民立场。”
这些推心置腹的话,一下子缩短了高级领导人和普通知识分子的距离, 实现了心灵沟通和情感交融,使听者感到句句讲到了自己的心坎里。他们在想:共和国总理如此严格要求自己,自己身上的污泥浊水为什么不能洗涮干净呢?1956 年,清华大学的一些老知识分子入党时,无不谈到周恩来这个报告对自己思想觉悟提高所起的促进作用,真可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