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极“左”,力挽狂澜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全局性的“左”倾错误,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周恩来正确地提出了批判极左思潮的主张,并在实际工作中,设法尽量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努力消除极左思潮造成的严重恶果。

早在 1967 年,周恩来就反对极左思潮。1968 年,他又提出“极左思潮一定要批判”。1970 年 6 月,他指出:“防保守,排极左,仍是当前主要任务。”9 月,他针对出版工作中存在的极左偏差,提出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因人废言”。1971 年 3 月,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出版工作座谈会上,他重申批极左思潮的问题,批评了“破坏纪律,无政府主义泛滥,只有自由,没有集中,为所欲为”,“自由主义是右的,但形式上是以极左出现的”,“否定一切,这也是极左思潮”。

林彪集团覆灭后,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从而为全面展开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创造了一定条件。

首先,着手批判经济领域的极左思潮,整顿和加强工业企业管理,重申正确的农村经济政策。从 1971 年底开始,周恩来在一系列相继召开的全国性专业会议上,强调了批评极左重要性,并针对受林彪鼓吹“突出政治”的影响而普遍存在的不敢抓生产、抓业务的倾向,批评极左思潮搞“空洞的、抽象的、形而上学的东西,夸夸其谈,走极端”。批判林彪一伙自立政策,自成体系,搞独立王国,破坏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如:挑起资产阶级派性,分裂工人阶级队伍;在农村强迫扩社并队,没收自留地,破坏家庭副业, 搞“一平二调”;在城镇“割资本主义尾巴”等。针对企业管理混乱的状况, 他提出要整顿,国务院起草了《1972 年全国计划会议纪要》,提出了整顿企业的若干措施。接着,国家计委又起草了《关于坚持统一计划,加强经济管理的规定》。尽管这两个文稿因张春桥作梗而未能作为正式文件下发,但文件的精神通过代表们讨论和传达,对实际工作仍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他还要求各级干部正确处理政治与业务的关系,理直气壮地抓生产抓业务,使政治挂帅落实到业务上。对农业问题,他强调必须贯彻执行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政策;按劳分配、等价交换的政策;允许社员经营少量自留地和家庭副业的政策,并提出不能把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多种经营当作资本主义批判。由于各项经济政策的实施,被严重破坏的经济形势出现了转机。1972 年工农业总产值达 3640 亿元,比上年增长 4.5%, 1973 年工农业总产值达

3960 亿元,比上年增长了 9.2%。

其次,批判干部政策上的极左思潮,认真落实党的干部政策,为遭受打击和迫害的部分领导干部平反昭雪,安排工作。“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妄图把老干部统统打倒,为实现其篡党夺权的阴谋扫清障碍。周恩来认为:“否定一切,不一分为二,这是极左思潮,不是毛泽东思想。”1972 年 4 月 24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经他审查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社论,强调要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一切犯错误的同志,都要坚持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经过长期革命锻炼的老干部是党的宝贵财富。此后,部分遭受打击和迫害的领导干部的冤案开始得以平反,朱德、邓小平、陈云、谭震林、王震等恢复了工作,贺龙恢复了名誉,还有一大批下放劳动和“靠边站”的原党政军各部门负责人重返领导岗

位。

再次,在外交领域里力排极左思潮的干扰,制定和贯彻正确的外交方针, 使我国的外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 年 10 月 25 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了《联合公报》,开辟了中美关系的新前景。9 月,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周恩来批判极左思潮的斗争是卓有成效的,江青集团对此十分仇视,把批判极左思潮和落实各项政策,诬蔑为“右倾回潮”,扣上“复辟”的帽子。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错误地支持批判“极右”,这样,极左思潮批不下去了。尽管如此,周恩来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尽力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虽说是亡羊补牢,也多少挽回了一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