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起炉灶,灵活建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旧中国“弱国无外交”的屈辱时代的结束。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总结了血泪凝成的历史经验,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周恩来于 1952 年系统地概括了新中国初期外交工作的六条方针。这就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房子再请客,礼尚往来,互通有无,团结全世界人民。对于“另起炉灶”这一条,他是这样解释的:“历史上,有在革命胜利后把旧外交关系继承下来的,如辛亥革命后,当时的政府希望很快得到外国承认而承袭了旧的关系,我们不这样做。”“另起炉灶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因此,需要经过谈判,“看看他们是否接受我们的建交原则”。所有愿意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都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台湾当局断交,支持新中国在联合国取得合法席位。这一经过谈判再看能否建交的做法,打破了长期因循相传的所谓国际惯例,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精神和新风格,同时也反映了周恩来决不
囿于旧模式的创新精神。
但是,在具体涉及建交问题时,情况往往千差万别。50 年代初,世界上有 70 多个主权国家,它们对新中国的态度有所不同: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都承认以上原则,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比较顺利。但其他国家就不一样了, 它们当中,有的虽主张“一个中国”,愿意同新中国友好,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与台湾断交和赶走台湾“使节”一时有困难;有的虽然赶走了台湾代表,但不支持恢复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的既不赶走台湾代表,又不在联合国席位上支持新中国。周恩来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区别对待”, 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巧妙结合起来,创造了多层次的外交关系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