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按他的意见修改

建国初期的政务院副总理 4 人中,有两人是党外民主人士;政务委员 15

人中,党外民主人士多达 9 人。每次作出重大决策之前,周恩来总是一个一个地请他们发言。孙起孟回忆说,在政务会议的过程中,政务委员不论是否中共党员,人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和谐,至今留有极深刻的印象。政务委员、民盟负责人罗隆基有一段时间因病住院治疗,但遇到行政事务会议的日子,他竟然尽力带病参加会议。别人劝他不宜勉强,他很坦率地说,在此期间他几乎停止各种政务活动,唯独政务会议是无论如何要参加的。不仅参加讨论,而且不论会议开得多长,他也舍不得中途退席。他说,从周恩来主持政务会议的实践中,看到了他原来很生疏的民主集中制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他还说,周恩来的结论使与会的委员人人感到“他中有我”,从“我” 中出而无数倍地高于“我”。周恩来把共产党的领导工作导演得出神入化, 使人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而又毫无高低之感。

我国搞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都是在周恩来亲自领导下进行的。钱学森回忆:“我感受最深的是总理确实肯花时间认真听我们的意见,

这是总理一贯的作风。每次开会来的人很多,不同意见的人也请来。会上, 总理反复问我们还有什么意见没有?在认真听了大家的意见后,总理最后才决定怎么办。记得有一次会中,总理问大家对一个问题有什么意见,秘书走过来对他小声说:‘这件事您曾经批过’。总理却说:‘那有什么关系,我批了的事,大家觉得不对可以改嘛。’”

作决策要多谋、多商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与决策者不同的正确意见。这也是周恩来能够作出正确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因。

1971 年 9 月上旬,周恩来正忙于筹备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天晚上,他在人民大会堂二楼东厅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的草稿。参加会议的有各部委负责人和起草小组工作人员近 200 人。周恩来亲自主持一段一段地讨论、修改。突然,他停了下来,说有一个地方用词不准确,要修改,并谈了他的修改意见,问大家:“这样改行不行?”

还没等大家发言,一位 20 多岁的年轻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他认为周恩来修改后的用词也不妥当,应当如何修改。开始周恩来也不同意他的意见,于是,他们就这一用词展开了争论,各抒己见。参加会的人都惊奇地看着这位年轻人同周恩来争论,这个年轻人就是总理办公室的秘书纪东。

经过争论,周恩来说:“好,我看小纪讲得有道理,可以按他的意见修改,你们的意见怎么样?”大家表示赞成。

最后,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讨论问题,应当提倡平等的争论, 不要认为领导者的意见就百分之百的正确,其实,有些问题,做实际工作的同志,年轻同志,往往有很好的见解。他们接触实际多,框框少,所以有些意见比我高明,我们就按他们的意见修改嘛!⋯⋯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谁的意见对,我们就按谁的意见办。”

1963 年,在审查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周恩来感到很满意。接着, 他对演职员畅谈了集中众人的智慧,作出正确决策的体会。他说:“群众有智慧,问题是你要使这些智慧发挥出来,集中起来。所谓多谋善断,‘多谋’ 来自民主,‘断’就是集中。”“我说错了,大家议论改正,说得不充分, 大家补充;说对的,供大家参考,人不可能不说错话,不做错事,我说这些问题,就是提倡互相切磋,造成民主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