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他人意见,决不强加于人
周恩来作为政府首脑,从不以势压人。相反,他常说:“大家都是人民的勤务员,彼此平等地交换意见,决不能个人自居领导地位。”他认为,一个好的领导人不能成为孤家寡人,不能是“先知”,因为“先知”这玩意是
危险的。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因此,在他手下工作的人怎么想就怎么说,没有顾虑,不用怕冒犯他的尊严而守口如瓶。他不希望他的办公室中有唯唯诺诺的人,他讨厌谄媚和恭维。他对“总理的意见完全正确,我毫无保留地支持”之类的奉承话十分反感。一次他对一个说这种话的人谈了他的看法:“我们谈话、开会,是讨论问题,权衡利弊,提出不同意见,以便得出正确结论。我喜欢听到与我不同的意见。不要总是说‘同意’或‘支持’。”黄宗英在一篇回忆文章中曾经记下了周恩来同赵丹关于《达吉和她的父
亲》到底是小说好还是电影好的争论:
赵丹说:“总理,您说电影比小说有所提高。可我看还是小说好。” 周恩来说:“影片的时代感比较强,场景选择得更广阔
赵丹说:“那不过是电影这个综合艺术的表现手段比小说丰富罢了。” 两人各抒己见,说个不停。最后赵丹语塞,说:“总理,我保留我的意
见,觉得小说就是比电影好。”周思来略停微步,偏过头来微笑地看着他, 那神情、那目光、那姿势,人们都熟悉,又找不出文字来形容。他声音洪亮地说:“你完全可以保留你的意见,我也可以坚持我的意见,你赵丹是一家之言,我周恩来也是一家之言嘛!”说罢哈哈大笑,赵丹也嘿嘿地跟着笑, 其他人当然也笑了。
多么融洽,多么自如。文艺战线的同志都深有体会地感受到,周恩来重视对文艺工作的领导,但他从不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而是以同志和朋友的身份与文艺工作者平等地交换意见。周恩来也曾批评过一些作品和演出,但不强加于人,而是以理服人。
周恩来对党外朋友也十分尊重。李宗仁回国后, 1965 年 9 月 26 日在北京举行过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举行这样大规模的记者招待会。他提出请总理推荐几个人作参谋或顾问。周恩来决定推荐吴冷西、龚澎、张彦、姚溱四人,并反复交待:你们的任务是当顾问,只能从旁帮助, 提供参考性意见,不能强加于人,不能强人所难,更不能喧宾夺主,一切都由李宗仁先生自己决定,这点你们一定要记住。周恩来强调:“我们党的方针是三句话:爱国一家,爱国不分先后,来去自由。李宗仁先生这次回国, 我们就是一家人了,既往不咎了。我们一律以诚相待。你们去当顾问,一切都要尊重李宗仁先生。只提供情况,如外国记者关心什么问题,可能提出什么问题。有疑难也可以坦诚相告。但他要讲什么、怎么讲,完全由他作主。讲话槁也不用我们起草,因为他身边的程思远先生能说会写,曾长期当过他的秘书,文字表达会比我们更适合李宗仁先生的习惯和身份。”
由于周恩来的坦诚和信任,记者招待会办得很成功。其他问题也是如此, 他在党外朋友中有口皆碑,赢得了普遍的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