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快、好、省是有机联系的整体

1958 年,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与“大跃进”、“人民公社”并称“三面红旗”,在 960 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掀起一阵狂飙。

可是,在 1956 年 7、8 月间,周恩来在对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进行第三次修改时,竟冒天下之大不韪,断然建议将草案中以重要位置出现的“以多、快、好、省的精神”一句删掉了。

周恩来的这一做法,并非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也不是简单地删掉几个字的无关痛痒的技术性问题,而是体现了他在经济工作中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毛泽东批评“反冒进”开始以后,他因不提这一口号被指责为“三大错误”之一而屡屡遭到不公正的批评。

周恩来是怎样想的呢?他认为,“多、快、好、省”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由于反右倾保守思想斗争的持续开展和急躁冒进情绪的严重存在,“多、快、好、省”口号自提出后,实际上人们看重和追求的是“多”和“快”,忽视和忘记的是“好”和“省”。

现代系统论认为,由若干要素有机联系构成的系统中,要素的性质受到系统整体的有力制约。换句话说,要素作为系

统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时,就被赋予了与其单独存在时所不具有的性质,一旦此一要素离开了系统整体,它也就同时失

去了作为要素时的性质了。 “多、快、好、省”不仅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它们的每一个方面都

要受到整体的制约,而且这四个方面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周恩来认为,讲“多”,不能离开“好”,讲“快”,不能离开“省”,因为它们是对子,是对立面的统一。他多次指出,搞生产,不能只强调产量,不讲求质量,质量需要数量来维持,没有一定的数量不行。同时,数量也需一定的质量来维持,生产的数量不少,但质量不合格,许多是次品、废品。浪费人力、物力,数量越多,浪费越大,这就不是效益,而是负效益。

“快”与“省”也是一对矛盾。一味地贪图快,不计成本,没有效益, 劳民伤财,欲速则不达。“大跃进”式的大干快上,放卫星,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不能算不快,结果怎么样?用毛泽东的话说:“1958 年大办钢铁,以及其他几个大办,一马当先,万马奔腾。后来,万马齐暗,一马也半死了。今后再不要闹这个笑话了。”

周恩来没有被这个“多”和“快”冲昏头脑,其中的奥妙就是他不像一些人那样,把对立面之间的联系割断,抓住一点,夸大一点,不及其余。他很善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讲“多”是联系着它的反面“好”来把握的。他能够掌握住“多”的分寸,绝对不会让其“多”到“不好”的程度。他也讲“快”,都是联系着“省”来讲的。他知道“快”的界限在那里, 决不会“快”到做出“拔苗助长”的傻事来。

周恩来对“多、快、好、省”这条总路线的看法和做法,正是他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贯坚持的谨慎态度、务实精神,既讲求效率,也讲求效

益的管理艺术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