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撑全局必须以农业为龙头

“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期间,中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复杂纷繁,瞬息万变,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工作压力很大。作为共和国总理、毛泽东主要助手的周恩来,更是夙兴夜寐、日理万机,工作担子相当重。就在这种艰难岁月

中,有一条是他始终紧紧抓住的,那就是抓住农业这个国民经济的龙头,苦撑全局。他对余秋里、谷牧等人说:“经济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生产绝不能停。生产停了,国家怎么办?不种田了,没有粮食吃,人民怎么能活下去? 还能闹什么革命?”这道出了他对“文化大革命”的忧虑,更体现了他凡事能从大处着想、善抓关键事物的领导艺术。

“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前夕,周恩来正在集中精力抓北方抗旱防涝工作。1966 年 1 月底至 2 月初,他主持召开了北方八省区抗旱会议。2 月下旬至 3 月初,他四次批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抗旱防涝、抗灾保畜,争取丰收, 为改变我国北方农业的落后面貌而斗争的决定》,期间连续几天听取北方八省区抗旱情况汇报。在成立北方农业工作领导小组时,他自任组长。4 月初, 他到河北魏县、成安等 5 个县的社队了解、研究与安排抗旱打井工作。6 月上旬,他再一次主持召开北方八省区抗旱会议。到下半年,针对“文化大革命”动乱已开始的形势,他仍主持修定了《人民日报》社论——《再论抓革命促生产》,指出:“在工矿企业、事业单位和农村里搞文化革命,必须在生产以外的时间进行,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而不能占用生产的时间,不能离开生产岗位。”

为了尽量减轻因“夺权”而对农业生产的破坏,他于 1967 年 3 月提出: “迅速建立县一级的‘抓革命,促生产’第一线指挥”,“动员一切力量狠抓农业及其增产措施,狠抓工业、交通、财贸、卫生、教育等方面工作及其对春耕生产的支援工作。”1968 年以后,他不但亲自过问抗旱打井、防洪排涝、粮棉生产等工作,而且亲自抓化肥、农业机械等支农工作的建设。

在当时的条件下,他重视农业工作的思想虽不能脱离“文化大革命”的大氛围,但对此前经济调整时期明确提出并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和按农轻重次序安排经济计划的原则,总是理直气壮地强调要坚持。1968 年 5 月,他会见尼泊尔副首相比斯塔时说,经济发展的一般途径是先从农业入手,再发展重工业。1969 年 3 月,他在全国计划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贯彻毛泽东“备战、备荒、为人民” 的战略思想,必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人不能不吃粮,工业要支援农业。1973 年 3 月,他又指出:发展经济首先还是要把农业摆在第一位,因为人首先要吃东西、穿衣服。如果粮食不能自给,有求于人,那是很费事的。我国有 8 亿多人口,进口粮食不仅要付现款,而且光运输也不得了。所以, 如果我们不能把农业搞好,靠什么都是靠不住的,谁也没有办法来帮助我们。

十年动乱期间,尽管我国国民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到了崩溃的边缘,但由于周恩来及其助手们的艰苦努力,农村还是基本稳定的,粮食生产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只要全国人民有饭吃,全国的局面就可以维持下去,党和国家就可以等待时机,通过自身调节去度过危机。周恩来可谓老臣谋国,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