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突围形东向西

全面内战爆发初期,解放军中原军区部队能施展金蝉脱壳的本领,突出蒋介石军队的重围,与周恩来制定的正确策略是分不开的。

中原解放区地处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横跨平汉铁路,南临武汉,北近许昌、洛阳,西连襄樊、南阳,像一把钢刀插在蒋家王朝统治的心腹。

蒋介石视中原军区为心头之患,纠集大量兵力,必欲除之而后快。1946 年 5 月初,他密令其利用停战期间调集的 30 万大军,将中原军区 9 个旅 6 万多人压缩在以宣化店为中心的狭长地带,并断绝这个地区的粮食、医药供应。

一直忙于与美、蒋代表谈判的周恩来,密切地注视着中原的态势发展, 对蒋介石围攻中原解放区的罪恶行径进行了揭露。5 月 1 日,在军事 3 人小组会谈时,他建议同往宣化店监督停战。

8 日,周恩来同美、蒋代表到达宣化店。他认为此行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寻求解决冲突的办法,争取时间;二是代表中共中央向李先念军传达突围的指示。他在听取了中原军区负责人的汇报后,明确指出:内战难以避免, 目前顽军主力部署在西南,同时在东面津浦路上秘密加筑碉堡和封锁沟,企图以强大兵力分路由西向东追击,压缩我军于津浦路以西狭小地区歼灭之。如果我们不能冲破黄淮水网及津浦路上封锁,其危险是不言而喻的。

他接着说:主力向西突围也有很多困难与危险,但与向东比较而言,则地区广大、便于作战,且有早麦将熟,军粮不虞等优势。如和平破裂,即可

在豫西、鄂西、陕西、川东作长期游击,牵制敌人,配合华北、东北,将起重大战略作用,万一坚持不住,则可转移到华北或陕甘宁边区。

他对突围作了具体部署:你们目前如果采取向西方针时,可以 3000 人先

一两天分路向东出动,吸引敌人向东调动,另以与地方有密切联系 3000 人分成若干部分,待主力向西突围、敌人回头追击时,分途袭扰,分散、拖住敌人,减轻其对主力的威胁。

当天晚上,周恩来继续与李先念研究突围事宜,仔细审看了突围方案, 对选定的路线、地形、敌情等都作了认真推敲。为了保证突围的胜利,防止因疏忽大意造成的损失,他一再告诫大家:你们绝对不要幻想国民党发善心, 绝对不要依靠谈判,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脑子要复杂一点,一定要设法用枪杆子突围出去。

  1. 月 9 日,周恩来一行离开宣化店。第二天,三方代表在武汉签订了停止中原内战的协议。该协议的重要成果是:国 民党方面同意将 2000 多伤病员和非战斗人员以及部分被国民党吞食地区的地方干部遣送到河南安阳,这就大大减轻了中原部队突围的负担。

  2. 月 23 日,中共中央鉴于刘峙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已秘密集结,即致电中原军区:“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

26 日,蒋介石下令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并扬言在 48 小时内歼灭中原部队。至此,全面内战爆发。

国民党估计中原解放军必向东北方向突围,向新四军主力靠扰,因而将大部兵力集中在东线和北线,并命令进攻时不许有一个漏网,务求全歼。

中原解放军却按照此前与周恩来研究好的预定方案,以主力向西,经三昼夜激战,分三路全部突出重围,胜利完成战略转移。

这是周恩来通观全局,在谈判期间利用与中原部队直接商谈之机,秘密确定的金蝉脱壳之计,因而是军事斗争与政治斗争巧妙结合的一个成功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