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金门、马祖留在蒋介石手里

中美关系的主要障碍是台湾问题。

从 1955 年起,中美大使级谈判在华沙举行。中国要求美国从台湾撤军, 美国则要求中国保证不对台湾使用武力,会谈因此而中断。

1958 年,美国入侵黎巴嫩。毛泽东与周恩来、彭德怀商议,决定炮击金门。其目的有两个,一是牵制美国在中近东的兵力,二是表明中国政府解放台湾的决心。从 8 月 23 日起,福建前线炮兵开始炮击金门。美国以为中国政府要解放台湾,急忙从日本、新加坡、菲律宾、夏威夷等地调兵至台湾,把地中海的第六舰队也开进台湾海峡。双方剑拔弩张,局势骤然紧张起来了。

但是,美国还有朝鲜战争的阴影,色厉内荏,下不了与中国打仗的决心, 放出空气:希望恢复华沙中美大使级谈判。周恩来分析:“我们只放了几炮, 政府还没有说什么,美国就露了底。”并指出:“美国虚张声势,真正到了战争边缘又害怕了。再看看美国的军事力量,也是有限的,海军东凑西拼地从各个基地抽到台湾,能打什么战争呢?很有意思的是,它调来第六舰队的两艘航空母舰,一艘叫‘徘徊’号,一艘叫‘中途’号,‘徘徊中途’正可代表美国今日的外交政策。”

9 月 14 日,中美谈判在华沙恢复。周恩来指示中方代表王炳南:如果美国要求“停火”,我方应指出福建前线部队只同蒋介石打,未同美国人打, 并要求美国从台湾、澎湖列岛和台湾海峡撤军,这是缓和局势的前提条件。此后,华沙谈判在“停火”和“撤军”问题上僵持不下。

为配合华沙谈判,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马祖的国民党军队实行“打打停停”的策略。9 月 22 日,周恩来打电话给毛泽东:“我连日想了想,觉得在目前的形势下,对金门作战方针,仍以打而不登(只隔海炮轰,不登上敌岛),断而不死(有时截断补给线,有时放行),使敌昼夜惊慌,不得安宁为妥。”毛泽东对此表示同意。

这种打打停停的战术使美国人非常头痛,终于沉不住气了。9 月 30 日,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华盛顿举行记者招待会,吞吞吐吐地发出了要从金门、马祖脱身的信号。本来,福建前线部队可以趁机夺取金门、马祖。但是,毛泽东、周恩来决定不让美国脱身,便指示停止炮击七天,让国民党军队补给物资,后又改为逢单日打炮、逢双日停止。只要国民党军队能在岛上支撑下去,蒋介石就不打算放弃,也会尽量把美国拖下水,不能从金门、马祖脱身。这样,也就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我们预期的目的是什么呢?1958 年 10 月 14 日,周恩来在会见外国人士时说:“美国想以金、马换取台、澎,在台湾海峡划一条线,隔海而治,像南北朝鲜、南北越南和东西德国一样。我们决不允许这样做,让美国既作了好人,又争取了主动。蒋介石不愿撤出金、马,我们也不要它撤出。我们的方针简单说来,就要使台、澎、金、马仍然留在蒋介石手里,不让其完全落在美国人手里,让美国人进退维谷,难以脱身,长期被动。只要台、澎、金、马留在蒋介石手里,那就总有一天会回到大陆上来。”

既然美国和蒋介石陷入了被动,都被共产党牵着鼻子走,当然美国在华沙谈判中就不能有所作为,在谈判桌上讨到一些“便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