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政治工作的奠基者

在新型的革命军队中建立和健全政治工作制度,周恩来作了成功的尝试,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

1924 年 11 月的一天,黄埔军校大花厅被军校学生挤得水泄不通,人们企盼着目睹新上任的政治部主任的风采,亲耳听听这位喝过洋墨水、刚从欧洲回国的年轻教官的演讲。

是的,这些来自大江南北的热血青年,怀着满腔热情汇集到黄埔,希望在孙中山亲任总理的这所军校里,接受严格训练,为即将到来的大革命贡献力量。然而,他们来到军校的这些日子,学校的政治工作使他们未免有些失望。首任政治部副主任张申府、主任戴季陶先后离校而去,中间几个月基本没人负责。后来虽然由邵元冲代理主任,但他既不懂政治工作的内容,更不懂政治工作的方法,除每隔一、两天从广州到军校去办办例行公事外,基本上是代而不理。政治部成了一个死气沉沉、形同虚设的机构。

孙中山寄予厚望的黄埔军校,潜伏着严重的政治危机。

周恩来受命于危难之时,一个年仅 26 岁的青年,要承担如此重大的责任,既要有无私无畏的勇气,又要有非凡的才能。上任后的首次演讲,既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使学员树立对政治工作信心的极好时机。

当周恩来一身戎装出现在演讲席时,他那英俊的外貌和优雅的姿态,立刻引起满堂学员的赞叹,随着他那抑扬顿挫的音调和引人入胜的内容,学员们如饮纯浆,大厅里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人们由衷地佩服这位年轻主任的才华。

周恩来上任伊始,即对几近瘫痪的政治部进行大胆的革故鼎新,他严厉地指出:“过去的黄埔军校政治部是个空架子,军校也没有多少政治工作可言。蒋校长门前挂的是‘登高望海远,立马定中原’的对联,学生手中流传的是蒋校长编写的《曾、左治军语录》。这样怎么能训练出真正的革命干部呢?今后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在军校推行列宁创造红军的经验。”

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必须建立各项政治工作制度,这是开展政治工作的基本保证。为此,他着重抓了三项工作:

其一,对政治部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和充实。调整后的政治部下设组织股、宣传股、编纂股。组织股负责掌握师生的政治思想状况,制订各种调查表,使政治思想工作针对性强,有的放矢;宣传股负责各种形式的政治宣传教育,并出版反映士兵学习和生活的壁报《士兵之友》,组织宣传队,演出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文娱节目;编纂股配合政治教育任务,出版宣传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和书籍,主编该校的革命刊物《黄埔潮》。各股职责分明,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同时,从学生中抽调一批德才兼备的共产党员,到政治部工作,充实了军校政治工作的新生力量。

其二,向新成立的军校教导团选派党代表。根据苏联红军的建军经验, 周恩来主持制订了《国民革命军党代表条例》。在党代表廖仲恺的努力下, 军校推行党代表制度。为给新成立的教导团选派得力的党代表,周恩来举办了一个政治训练班,他亲自给训练班学员上课,阐明政治工作的意义,传播政治工作的方法。

其三,指导建立青年军人联合会。为联合当时在广州的其他几所军事学校的青年军人,在周恩来的指导下, 1925 年 2 月 1 日,以黄埔军校学员为基干,成立了青年军人联合会,共产党员蒋先云为负责人,出版机关刊物《中

国军人》,联合会在两个月内,发展到 2000 多会员。

此外,周恩来还建立了政治部的正常工作秩序和工作制度,制定了周密的政治教育计划,并建立了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

周恩来卓有成效的工作,很快扭转了军校死气沉沉的局面,学员精神抖擞,意志焕发,政治觉悟有了显著提高,军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周恩来在军校创建的党代表制度和其他政治工作制度,对革命军队的建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