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的疾苦为忧

“乐人民之乐,忧人民之忧。”周恩来心系人民,时时关心着人民的生活疾苦,对人民一片爱心。

1972 年,有人建议把经过中南海西门的 14 路公共汽车改道绕行。公交部门提出改道的理由是,让在中南海工作和居住的人更方便、更安全。周恩来知道后,指示:“不要改。少数人方便,多数人就不方便了。”

有一次周恩来到重庆钢厂视察,看到工人抬钢板,劳动强度太大,就提出:人工抬钢板,既笨重,又危险,一定要想法机械化,注意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强度。

上海的肇家洪路,过去是一个污水洪滩。30 年代周恩来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对此印象很深。50 年代他到上海,抽空专门察看了肇家浜路,登门串户同居民谈家常,摸摸他们床上的被褥潮不潮,问他们饮用水从哪里取来,小孩们嬉戏时会不会掉进污水里,随后,指示上海市挤出一点资金来,进行根治。

60 年代初我国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人民群众吃不饱,有些地方的老百姓甚至吃野菜、树皮。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也和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周恩来过去喜欢吃红烧肉、狮子头,这时连肉也不吃了,同普通职工一样吃人造肉——小球藻。他说:“毛主席在全党带头不吃肉,我在国务院也要带这个头。”他怕费油,不让家中炸花生米、炸油饼,甚至吃过用树叶做的点心。

1960 年 3 月,周恩来接到有关部门转来的安徽省一个政协委员的信。信中说:“安徽省和县铜城闸与无为县曾经发生饿死人事件。”还反映:“该地区田地荒芜”,“农民纷纷逃亡在外”,“干部作风恶劣,人民不敢反映”, 希望“派员密查”。

周恩来看信后,心情激愤,不能平静。他把来信转给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并亲自写信说:“请阅后派人前往两县一查,也许确有此事,也许夸大其辞。但这类个别现象各省都有,尤其去年遭灾省份,更值得注意。” 他在信尾还专门加了一笔:“请查明后复我一信。”接到周恩来的信后,曾希圣作了调查。问题确实存在,他当即采取措施解决了问题。

周恩来任总理期间,亲自处理或者发函解决的人民来信,大约有七八百件。他经常强调:“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自己图享受,怕艰苦,搞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的公愤的。如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一旦发号施令,必将误国误民。”因此,我们应该把整个身心放在人民的事业上,“以人民的疾苦为忧,以世界的前途为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