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揭露反而对抗战有利

在处理错综复杂的事物时,有时不能在行与止、为与不为、说与不说中作简单选择,还有一个行到什么地步、为到什么程度、说多少适宜的量的掌握问题。

抗战开始时,国民党作了一些抵抗,但也实行了许多错误政策。周恩来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打交道,既对其错误作斗争,而斗争时又善于掌握分寸, 作到了恰如其分。如对待 1937 年 11 月的长沙大火,就是一例。

在日军占领武汉后,时任湖南省主席的张治中执行蒋介石“焦土抗战” 的政策,听信日本驱兵南下的传闻,下令军警纵火,使长沙毁房 5 万余栋,

近 30 万居民无家可归,有 2 万人被烧死,伤无数,引起民怨沸腾。而国民党的报纸还说这是中外战史上常见的“坚壁清野”,以此掩盖自己张惶失措的举动。

当时,周恩来正在湖南衡山出席蒋介石召开的军事会议。他驳斥了把长沙大火粉饰为“坚壁清野”的荒谬说法,指出:“现在放火烧长沙,事先不动员,不通知老百姓,深更半夜突然全城起火,烧死多少居民,焚毁多少公私财产?侥幸逃出火海的人,寒冬腊月无处安身,也将冻死饿死。”

长沙大火的责任该由谁负,周恩来没有直接点明是蒋介石。蒋介石面对这番义正辞严而又留有余地的谴责及合理的要求,虽然羞恨和不满,但也无力辩解,只得采取一些紧急处理措施:拨款 50 万元,救济灾民;调集 5000 民工搭盖窝棚,安置灾民;枪毙指挥放火的长沙警备司令酆悌、警察局长文重孚和警备二团团长徐昆。

从南岳回到长沙,周恩来领导政治部第三厅人员所组成的善后工作突击队,投入对灾民的救济和安置工作。他发现有的工作队员写标语时,不愿意写“拥护蒋委员长抗战到底”那一条,就问:“为什么不愿意写呢?蒋介石不抗战到底,我们就不拥护他嘛。现在他还讲抗战,又枪毙了放火的酆悌、文重孚、徐昆,拨款救济灾民,所以还是要写。这对打击投降派,支持抗战派,以及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都有利嘛。”这段话就是说,共产党在宣传上要留有余地,只要蒋介石不撕破脸皮反共或投敌,就要用强大的舆论压力阻止和延缓他铤而走险。

周恩来曾这样论述共产党对蒋介石的策略:抗战初期,共产党的政策重心在争取他抗战,强调团结、进步,反对投降、分裂;后来,他的抗战作用日益减少,反动性日益增强,为了制止内战重起,就要公开揭露他的法西斯本质了。

1946 年 7 月,国共内战已全面爆发,共产党的宣传口号是“武装自卫”;

1947 年 9 月,实行战略进攻以后,又将宣传口号改变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为什么有这么一个转变过程?因为首先提“打倒蒋介石”,群众不一定相信共产党有这个力量,而是认为:“国民党打不垮共产党,共产党也打不垮国民党。”只有当共产党依靠自己的力量,由自卫变成进攻后,群众就相信了。正如周恩来所分析的:当时,“我们这样讲,人民中许多人还要想一想,看成不成?我们就拿事实来证明。对于胜利,我们人民解放军有把握,因为我们是新生力量,茁壮如青年。蒋介石犹如垂死的肺病鬼,越来

越不行。去年一年的自卫战争,就证明了这个道理——蒋必败,我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