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

国家经济建设错综复杂,应该如何处理经济发展的内部关系呢?在 1962

年 3 月的财经会议上,当陈云讲话时,周恩来插话说:“可以写一副对联, 上联是‘先抓吃穿用’,下联是‘实现农轻重’,横批是‘综合平衡’。” 话虽短,却生动地反映周恩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坚持的一个正确指导思想。

各部类产业结构的相互关系是否合理、协调,对于宏观经济效益和发展速度具有重大的影响。“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是根据中国现实的生产力水平,农业和农村市场占有很大比重这个客观情况所提出的中国工业化的一个根本方针。特别是“先抓吃穿用”,具体突出了“实现农轻重”的目标和要求,对改善人民生活,加快工农业协调发展,反对重工业“自我服务”、孤立发展,促进整个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 1956 年 7 月,周恩来在领导编制 1957 年计划过程中,就提出要在计划中充分体现“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思想,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他强调指出,从“我们国家很大,人口多,要建设,又要注意人民生活”的国情出发,应放慢建设速度,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目的是保持平衡”。11 月 10 日,他在八届二中全会上作《关于 1957 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报告》时,联系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问题,围绕保持积累和消费之间正确的比例问题,再度阐释了“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思想。

周恩来从中国的国情出发,长期坚持工农业辩证关系的思想。“以农业为主导”这个被称为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最早就是周恩来提出的。早在1949 年 12 月,他在《当前财经形势和新中国经济的几种关系》的讲话中就指出:“城市领导分散的乡村,工业领导农业,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不要依靠农业这个基础并从而忽视乡村呢?不能。”这时他明确地把他的思想概括为“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并精辟地论述说:“我们必须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发展工业,在工业的领导下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平。没有农业基础, 工业不能前进;没有工业领导,农业就无法发展。”这个辩证的正确方针是毛泽东思想在工农关系、城乡关系上的运用。

1957 年冬,他再次要求研究农业和工业的关系问题,并请中央党校马列主义教研室主任范若愚搜集了大量马列著作中关于农业与工业关系的主要论点。他结合我国农业比重大,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两年丰收、两年歉收、一年平年的情况,进一步看清:凡是农业丰收年工业就上得快,农业歉收时工业也就受影响。1962 年 3 月,他在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在当前的国民经济调整工作中,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一个中心环节。我国国民经济中出现的不协调现象,农业生产下降的影响最大。没有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多年来的经验完全证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工业为主导,而以农业为基础。”

1964 年 12 月,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阐述了农、轻、重相互依存和促进的关系。指出:那种片面地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而不注意发展农业的观点和做法,是违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的,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各个工业部门必须把自己的工作进一步转移到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面向农业,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重工业部门,应当把为农业技术改造服务放在首要地位,为农业提供越来越多的原料、材料和设备。为了达到这个要求,进一步加快重工业首先是基础工业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工业的主导作用。这是一次理性认识的飞跃。从此不再是农业一时歉收就狠抓农业,农业丰收时就忽视农业而只抓工业,避免造成顾此失彼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