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杀蒋”不如“放蒋”

1936 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全国人民抗日救亡浪潮的推动下, 响应共产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扣押了到西安布置“剿共”的蒋介石。

西安事变发生后,社会各界人士响起一片“杀掉蒋介石”的呼声。周恩来则认为:“西安事变只扣押了蒋介石及一些重要将领,他的军事实力照旧保存着”,“西北三方(东北军、西北军和红军)在军事上处于劣势,没有足够的力量制止内战”,“东南七省是南京的势力,这是我们(抗战)要争取的对象”。

中共中央同意这个分析,派他到西安说服张学良、杨虎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但是,西北军中还有一些军官不同意释放蒋介石,说“蒋介石是我们抓的,不能由共产党处理,说放就放⋯⋯”,甚至准备闹事。

周恩来闻讯,冒着危险到全副武装的军官中做工作。气氛很紧张,有人大声说:“不杀蒋介石,后患无穷!”周恩来回答:“杀他还不容易,一句话就行了。”停了一会,他又说:“可是,杀了他怎么办?局势会怎么样? 日本人会怎么样?国家和民族会怎么样?各位想过吗?”

几句话把大家问住了,他往下分析:“这次捉了蒋介石,不同于十月革命逮捕克伦斯基,也不同于滑铁卢擒住拿破仑。前者是革命胜利的结束,后者是军事失利的悲剧。现在,蒋介石虽然被捉,但他的军事实力并未受到损失。从全国抗日高潮的实际情况来看,逼蒋抗日是可能的。大敌当前,日本

帝国主义正加紧侵略中国,你们要爱国,就要从国家民族的最高利益着想。” 军官们的眼睛豁亮了,复杂的事情瞬间变得那么简单。那个刚才还在大

喊大叫的军官感到心悦诚服,说:“要讲仇恨,共产党最恨蒋介石。不讲别的,光十年内战,他杀了多少共产党员?但共产党顾全大局,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大公无私,以德报怨,令兄弟佩服!”说毕,他站起来,向周恩来郑重地行了一个军礼。

12 月 24 日,周恩来偕张学良、杨虎城到软禁蒋介石的地方,先见见他, 为下一步谈判作疏导。周恩来非常了解蒋介石是一个死要面子、保持儒家传统尊严的人,也清楚地知道他的情绪和弱点,这天是圣诞节前夕,周恩来走进去向蒋介石敬了礼,称呼他的职务,还提到他在莫斯科的大儿子蒋经国: “你的儿子是爱国的,是尊敬父亲的,他希望他的父亲会领导抗击侵略者的斗争。”共产党的和平诚意,出乎蒋介石的意料,推动了他作出联共抗日的抉择。

周恩来还对蒋介石说:“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不团结无以抗日, 不团结无以救国。坚持内战,只能加速灭亡。你如果能识大局,立即实现抗日,实现民主政治,我们可以既往不咎,张、杨两位将军也自然会放你回去。你如果拒绝和谈,你将成为千古罪人⋯⋯”蒋介石已成笼中之鸟,不得不向他们表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并以领袖人格担保“实现诺言”。

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正视历史发展的趋势,择善而从。正如周恩来在事后给中共中央的电报所说:“西安事变之和平解决,意味着中国的政治生活走入一个新的阶段的开始。”应当指出,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日日夜夜里, 周恩来奔走各方,“舌战群儒”,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