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别人的处境

周恩来认为,与人交朋友和维持朋友关系,最重要的是尊重他人的人格和意见,不强人所难,不责人之所不及,应设身处地,理解为先。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许多民主党派和文艺界知名人士针对国民党调动军队进攻边区,深感不满,决定发表一个联合声明,以示抗议。这件事由民盟和一些无党派人士共同发起,可临到签名时,有个平时与中共很接近的民主党派人士,又表示不愿意。这时负责协调这一签名活动的中共干部对此人讲了一些不满和带讥笑、讽刺性的话,使这个党外人士感到很难堪。

周恩来知道此事后,严肃地批评了这位于部,指出:“和非党人士交朋友,希望或要求他们做一件事,不能凭权势,要替对方设身处地想一想。强加于人不行,人家不愿意而加以嘲讽,更是思想和作风上的错误。”接着, 周恩来对“设身处地”四个字作了详尽阐述。“任何一件事,都要先想一想对方的处境,你能做到的,他不一定能做到,你不能勉强他嘛?强加于人, 就会丢失朋友,甚至把朋友推到反对我们的人那边去。”他还进一步发挥说, 我们不能以共产党员的标准去要求党外人士,对中间势力的错误思想也可以进行斗争和批评,但这种斗争和批评不同于党内的斗争和批评,“要以诤友的身份,耐心地帮助他们进步。”这位干部听后,感到十分亲切和中肯,愿意向党外人士赔礼道歉。

周恩来能够广泛团结人,并在朋友中受到极大的尊重与爱戴,是因为他尊敬朋友,平等待人。他说:“对过去不认识的、不了解的人,第一件事就是要解除他们对共产党的疑惧,只要把对方当作朋友,人家才会把你当作朋友。”他在朋友中从不以领导者自居,并多次批评某些党员干部的那种“剑拔弯张”的态度,强调要和和气气、平等待人。周恩来说:“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到我们是在领导。”这是他高超的领导艺术的经验之谈。许多朋友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他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后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跟共产党走。

周恩来酷爱文艺,特别是戏剧,并且很内行。但他每逢跟文艺戏剧界人士谈话时,非常谦虚,他总是说,自己的意见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从抗战到建国当总理以后都是这样。有时也有争论,但不以权压人,常说, 你们是作家、戏剧家,应尊重你们的意见。1956 年,他在广州邀集红线女等部分文艺工作者开座谈会,周恩来说:“你们都是文艺戏剧界的名人、专家。请你们谈谈对祖国文学、艺术、戏剧事业发展的意见。”大家畅所欲言,积极发表意见。最后做总结时,他谈了自己的想法,并谦虚地说:“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供参考,还得请文化部和你们研究后再定。”文艺界的人士非常敬佩他、信服他,认为他和霭可亲,谦虚谨慎,既是领导,又是同行,互相商量,无话不说,就像是自己家里人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