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口抗战巧运筹

忻口战役是抗战期在华北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战役,也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重要战役之一。周恩来对这次战役的决策和运筹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7 年 8 月,中共中央在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就红军的作战方针、统一战线中的国共两党关系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作出了决策。会上,对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关系,周恩来主张:“我们的地区,是布置敌人后方游击战, 必要时集中力量消灭敌人。”此后,他被中央派往山西指导抗日。

山西地处华北抗战的前线,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时,红军开赴抗日前线时,主力正集中在山西境内,许多问题需要协调和处理。能担当此大任者, 没有谁比周恩来更合适。

9 月 5 日,周恩来到达太原。此时,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正在组织

忻口会战。所调集的国民党 8 万兵力,由卫立煌担任前敌总指挥,作“守土抗战”。

忻口位于太原以北 90 公里,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也是守卫太原的最后一道重要防线。阎锡山根据北线日军分三路南犯的态势,把作战地区划为左、中、右三个地区,进行宽正面防御。

周恩来仔细考察了这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兵力分布情况后,对阎锡山的作战计划提出了修改意见。他认为:在中地区,应以小部箝制当面之敌,而以主力把敌军诱到代县、忻口一线,求得侧面出来,加以消灭;右地区的部

队要进行广泛的游击,以牵制敌军;左地区兵力较弱,可向宁武南北游击, 破坏和阻止敌军的前进计划。这一修改方案,得到阎锡山及其他高级将领的一致赞同。

第二天,周恩来同阎锡山商定:为了统一指挥参战部队,右翼各军(包括国民党军 10 个团)归朱德、彭德怀指挥;中路归卫立煌指挥;左翼归杨爱源指挥;负责守卫石岭关和太原的预备军,归傅作义指挥。

  1. 月下旬,刚刚出征的八路军第 115 师在平型关与日寇展开激战,歼灭

日军 1000 多人,击毁日军的全部辎重车辆,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胜利。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给全国抗日军民以极大鼓舞。

  1. 月中下旬,周恩来到忻口前线指挥部会见忻口战役的前敌总指挥卫立

煌。在这之前,阎锡山曾希望八路军第 129 师主力参加忻口中路作战。周恩

来表示,不赞成把所有兵力都放在正面打阵地战,更不赞成把第 129 师调到中路的正面打阵地战,使他们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而主张让他们迂回于日军后方,寻找有利的条件打击敌人。

战斗展开后,国民党仍习惯于正面作战方法。周恩来一再向阎锡山建议: 正面硬堵不如以少数兵力箝制敌军,主力向东北出击;加强侧面部署,以阻止敌军突人,避免败绩。

阎锡山虽然同意改变部署,但实际上并没有完全照周恩来的建议去做, 不久即放弃忻口,向后撤退。

参战的八路军各部却执行了周恩来的这个部署,给日军以重创。第 120

师 10 月 18 日袭击敌军交通线,一次摧毁敌运输汽车 500 多辆,歼敌 500 多人,一度收复宁武、雁门关,给进攻忻口的敌军的运输线造成很大困难。第129 师先头团 19 日夜袭阳明堡机场,烧毁日机 24 架,使急于夺取忻口的日

军失去空中支援能力。第 115 师在繁峙、蔚县、曲阳一带配合作战,收复这些城镇和平型关等重要隘口,切断了日军通往张家口、北平的交通线。

忻口会战坚持了近 1 个月,这是国共两党实行军事合作、共同抗敌的著名战例。此后,八路军在华北敌后的游击战争更加猛烈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