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的话可以信赖
外交工作是通过人来做的,所以首先要做好人的工作。周恩来认为,对外活动的目的是联络感情,了解情况,宣传自己,影响对方。他常说,交友交心,国际上也一样。他爱憎分明而又富有东方人情味,使许多外国朋友为之倾倒。
1964 年,周恩来访问埃塞俄比亚时,该国迫于美国压力,提出准备在远离首都的阿斯马拉接待中国代表团。对这一失礼的安排,周恩来没有计较, 但然表示:“美国对他们有压力,我们应该谅解他们。”在会谈中双方发生了争论,中方随同人员起草了一份全面阐述中国观点的宴会讲话稿,周恩来考虑再三,决定要有选择他讲,但同时把稿子送给塞拉西皇帝看,让他知道我们的观点。这样做,既坚持了原则,又照顾了老皇帝的处境和尊严,使他很感动。此后,埃塞俄比亚与中国的关系日益接近了。
周恩来在重大外交问题上支持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是十分鲜明的,决不会使旁人对中国的立场有丝毫误解。在阐明这些立场时,他却是以理服人而从不强加于人。对不同意见,他主张一是要摆事实、讲道理;二是不要犯急性病,要善于等待。他说:当双方争执时,强加于人反而容易坏事,最好的办法是等待对方的觉悟。只要有真理,今天听不进去,将来想起来还可以起作用;三是要让事实说话,事实最有说服力。
尼克松和基辛格访华期间,大部分时间是与周恩来讨论国际重大问题和中美两国关系。由于双方立场各异,在很多问题上有过激烈交锋。但周恩来总是以高超的谈判艺术,寓论辩于说理之中,使对方感到尽管意见不同,还是有道理的。因此,他们得出一个结论:中国领导人的话是可以信赖的。
在谈到改善中美关系时,美国曾表示不能迈出大的步子,不能放弃“老朋友”。周总理指出美国在越南和柬埔寨支持的阮文绍、施里马达等“老朋友”,总是要被人民赶下去的。如果当年杜鲁门不用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 不以武力援助蒋介石, 22 年来的中美关系可能不同得多。问题是争取一代和平要寄希望于前进方面,不能寄希望于这些“老朋友”,把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希望放在这些人身上是不可能的。
周恩来还进一步以时代精神向美方晓以利害,指出:中国有句俗话,“舵手必须顺水行舟,否则会有灭顶之灾”。如果所有的老关系一无更改,一切照旧,那怎么能迎接新时代呢?总之,时代在前进,懂得时代精神的人,会促使世界情况的改变,否则就要被时代潮流所淹没。基辛格听后表示,相信
我们经过了目前的谨慎时期后,一切关系都必然会发生变化。尼克松也表示, 正如总理所说的,舵手一定要顺应潮流,世界变了,美中关系也必须改变。
周恩来在处理国际关系中的各种矛盾时,不仅提出了“求同存异”,而且通过“平等协商、互谅互让”,实现了“异中求同”,这可以说是他的外交辩证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