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备至,指挥若定

中国的尖端科学事业,从起步到发展,有技术力量的不足,也有苏联的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可谓困难重重。科技人员在同这些困难作斗争的同时, 还得忍受饥饿的威胁。更难想象,一个几亿人口大国的总理,还得亲自为科技人员和火箭部队筹粮。

在“大跃迸”的光环下,带来了经济建设的大灾荒。在那个艰苦岁月, 上至国家主席,下到平民百姓,都在忍饥挨饿。周恩来有时一顿就吃两个窝窝头,不过 3 两重,但他心里仍然装着为祖国尖端科技攻关的科学家。为了保证核武器研究所(又称九所)的科学家们有足够的营养,他和聂荣臻不得不为他们的饮食采取特殊手段,通过部队的渠道,从全国各地调集食物供应科学家。

此时,驻扎在大漠深处——酒泉的一支火箭部队,也受到饥饿的严重威胁,他们不但吃一种名叫骆驼刺的草,而且将当地一条 30 里的沙枣防护林带的树叶都用来充饥了。周恩来接到地方和总参的报告后,立即给粮食部打电话,但国库所存已经到了不能再动用的地步。

在一次中央军委的会议上,各大军区的负责人都来了。周思来浓眉一展, 疲惫和愁云顿时一扫,立即拉上罗瑞卿直奔会议大厅,为火箭部队向与会的将军们募集粮食。

他环视了一下会场,动情地对大家说:昔日沸腾的大戈壁现在一片哑然, 他们地处大西北沙漠深处,那里是不毛之地,有的地方真是寸草不生,连挖野菜都没条件⋯⋯

周恩来还语重心长地说:导弹,这是共和国的鲲鹏,只有让它吃饱,才能飞得高⋯⋯要让我们的战士吃着粮食打火箭,而不是吃着骆驼刺打火箭。假如火箭部队不能完成发射试验,那我们国家的形象、军队的形象可就有点“塌”了。

听了这一席话,将军们回到所在的军区,很快调集了粮食,送往大西北。周恩来作为“两弹一星”的总负责人,在原子弹研制过程中,要求“实

事求是,循序而进,坚持不懈,戒骄戒躁”。在氢弹研制中,他给试验人员制定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工作方针。核试验

人员切实贯彻了这些要求和方针,多次避免了可能出现的奇灾大祸和巨大浪费。

1970 年 4 月 24 日,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的日子。发射时间

为晚上 9 时。周恩来像指挥“两弹”试验一样,坐镇北京,处置泰然,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前方发回的每一个信号。

8 时 10 分,现场指挥罗舜初将军报告:突然发现了一些技术性问题。周恩来果断地说:“那就推迟半小时嘛!注意,必须一丝不苟,开刀别把手术钳丢在肚子里。这可是我们共和国的第一颗卫星。”

8 时 28 分,应答机里又传出:地面测试设备出了毛病。他 严肃地说:“给

40 分钟调整,快修。”随后又叮嘱:“不要慌张,不要性急,沉着谨慎,延

长 10 分 8 分的有何不可?正如第一次做母亲,难产也是正常的嘛。”

隔了一会儿,罗舜初报告:“全部修好,一切检查完毕!”“好,9 点30 分为零时,不再变动了,我在电话旁守着。”周恩来惬意地朗声回答。

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终于在火箭的强力推动下,腾空而起,呼啸着冲出蓝天,一切运转正常。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取得了新的突破,中国的尖端科技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