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东方人的习惯生活

1972 年中美会谈时,人们都看到:基辛格总是带着厚厚的文件和材料, 而周恩来只不过拿着一张纸。有些问题谈不拢,僵持到深夜,连年轻的秘书也在打吨,周恩来不抽烟,也不靠什么提神,仍然神采奕奕地坐着,一边思索,一边等待。人们叹服周恩来过人的精力和记忆力,以为他每天吃什么山珍海味,或服用了什么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灵丹妙药”。60 年代末,周恩来已届 70 岁高龄,一位国际友人询问他有何“长生秘诀”。他回答:“我是一个中国人,只按我们东方的习惯生活。”其中,最重要的是节食。

少年时代,周恩来在东北上学。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变化,使这个来自江南水乡的少年不习惯。他下决心锻炼,每天很早起来跑步,天寒地冻也不间歇;吃的是杂粮,经常没有菜来下饭。他的身体一直很壮实,长征路上的万水千山也被他蹚过来了,天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也精力充沛。晚年,他回忆起在东北的生活,动情他说:“是东北的高粱米饭、风沙和严寒锻炼了我。”

他的食谱很简单,喜欢吃五谷杂粮,荤素搭配。每周的主食除米、面外, 总要安排吃几顿高粱米、小米或玉米制作的食物。常吃的几样主菜是:红烧鲫鱼、红烧狮子头、梅干菜烧肉、韭黄豆腐干炒肉丝、雪里蕻肉未、煎荷包蛋、炒绿豆芽、白菜豆腐汤。早餐一般喝豆浆,吃面包。时间长了,厨师不由得问他:“总理,为什么您的早餐总吃豆浆、鸡蛋冲麦片、面包和果酱这老一套,是不是换个口味?”他回答:“这不是很好么,营养丰富,味道好, 已吃习惯了。”晚上工作到深夜,他从不提出加餐,卫士照例给他送一杯绿茶、一小碟花生米。

三年困难时期,他对工作人员说:“毛主席在全党带头不吃肉,我也要在国务院带这个头。”每当出外视察,他就让秘书先向负责接待的同志宣布自己规定的“三不吃”纪律,即“不吃肉,不吃鱼,不吃蛋”,每顿饭的伙食标准不能超过 5 角钱,离开时由秘书代交伙食费,索取收据,有一次,他去长春视察,厨师见周恩来不肯吃肉,便炸了两根油条端上餐桌,他含有几分责备的口气说:“做这东西费油啊!我不能搞特殊,我们的国家穷,要精打细算。”

周恩来注意节食,一直保持着适中的体型,除了节食以外,他是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性格开朗,对身心很有好处。中国传统医学把“养心”视为养身的关键,认为保持愉快的心境能使身体健康、疾病减少。周恩来喜欢社交,尤其喜欢与文艺界、体育界人士交朋友。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笑声。可是,到了“文化大革命”中,他的心境不愉快,马上感到身体状况大不如前。他曾对人讲:“文化大革命把我打败了,至少使我少活了 1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