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管理时期(1980 年—)

系统管理时期几乎与主题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时期相一致。“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石包括持续改进,制定长期目标,授与雇员权力,利用团队精神等方法。

那些杰出的“全面质量管理”(IOM)的权威们,虽然在“怎样完成工作” 的方式上观点有所不同,但他们都一致地认为:“第一次就做好”(do it right

the first time),并且满足甚至超过顾客的期望是必需的。“第一次就做好” 同以顾客为中心是一致的,除了这一事实之外,纠正或消除缺陷所花的费用, 同事先就避免缺陷所花的费用相比,前者比后者要大得多。全面质量管理权威菲利普·克劳斯比(Philip Crosby)认为,纠正或消除缺陷所花的费用约占总收入的四分之一。

“水平比较法”(benchmarking)是全面质量管理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它鼓励管理者去观察其他组织同行的做法,并从中学到改善自己组织绩效的方法。人们也许会说,竞争者不可能同其竞争对手共享这些方法,然而在集团内或者不相关的行业却是可能的。你向同行要求获得信息,也应该为你的同行提供相类似的信息。这是规矩。

与全面质量管理相关的一个经常出现的现象是缩短生产周期。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减少失误和返工时间,一批产品就能更快地生产出来,更早地投入市场。与此相同的是,要强调任务的价值或者效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据说摩托罗拉(Motorola)公司的一位质量专家就在他的语音信箱上留言道: “如果你所说的能够增加你或我的价值,就请留言;如果不是,现在就请挂断电话!”

日本制造业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全面质量管理方面的努力。“全面质量管理”是早年由美国人爱德华兹·戴明(W. Edwords Deming) 介绍到日本的。美国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对不佳。我们知道,事实上,戴明在日本受到日本人如此的尊敬,以致于 40 多年前日本科技联盟(the Japanese Union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设立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最有声望的国家质量控制奖:戴明奖,以表示对他的尊重。此外,只有获得戴明奖的人,才有资格入选此后 30 年设立的日本质量控制奖(The Japan Quality Control Award)。戴明(1994 年去世——译者注)拒绝与没能很好地学习他的方法的经理们合作。戴明的主要观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