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外向学习法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维纳·罗森勃吕特和一些医学、生物工程技术界专家每月举行一次科学方法讨论会,由于这种讨论会对维纳后来创立控制论起了重要作用。有人称这种学习方法为“群体外向学习法”。在知识形成立体网络的今天,这种方法不但可用于发明创造,还可用于学习基础文化知识。
“外向法”的独特之处在于群体成员的学识结构不尽相同,知识水平也各有高低,因此有一系列优点:首先,由于兴趣相近,学习群体自愿组成,各成员不存在被迫感,故有较高的积极性和热情。其次,当前进行一项研究,往往需要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而几个知识结构不同的人在一起学习研究,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一门学科有所了解。大家都会有这样的经验,经人讲解又通过答疑讨论的知识印象较深,这是因为经过强化了的信息知识有助于记忆、消化,更易于运用。第三,有时,由旧知识的联想优势而造成新知识的联想抑制,人们以往所获得的经验会对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产生消极影响,这就是心理学所称的“负迁移”现象。群体学习法运用了大家的鉴别能力、不同的见解,互相激发,易于使个人的思维保持积极主动状态,便于排除个人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从而保证每个成员调整思路,少走弯路。第四,学习中的自卑感往往是由于知识不足、技能不高所引起。自卑往往使人精神上过多责备自己,并指导自我埋没。现在一般责备“社会埋没”的较多,而注意自我埋没的却少,在学习群体中,接触多种知识结构的人,接触到多种学习方法,可以加宽加深自己的知识。同时,群体各成员是由于兴趣而自由组合的,使每个成员有机会享受自己给人讲解知识的喜悦,有助于建立自信。
另外,群体往往是在空闲的时间里进行的,这样既可充分利用时间, 又可使生活更有规律。现在的生活节奏虽然加快了,但很多时间仍是在无谓的聊天中不知不觉地消逝的。研究表明,有规律的生活以及生活中适度的紧迫感与约束感可使人乐观、精神振奋,有益于生理、心理健康,延迟大脑老化。
学习群体的组成以自愿为原则,即自由组合,自愿进退。自愿进很不仅不会使群体难以组成和存在,相反会增加群体的活跃程度,使热心的参加者受益更大。在组成学习群体的初期,以三至七人为宜,最好不超过十人,因为在初期参加群体自由式讨论的经验不多,人太多会使讨论离题。再则,应有三、五个知识面较宽、有组织才能的骨干分子把住大方向,创造自由愉快的气氛,综合各成员意见,定出学习讨论的主题。
具体的讨论形式可以是:各成员介绍自己近来所学知识,提如何应用这些知识的成熟与不成熟想法等,其他人就这些问题补充、评议并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