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训练及其方法

1、发现与圈点。

这是动笔墨的第一步骤。要领是在阅读中善于发现,准确圈点。发现的对象是读物中的好词好句,通过画线圈点引起自己的注意。中年级课外阅读中“发现”的指导应以写人和写景两种文章指导为主。写人的文章可注重肖像、神态、心理活动等描写词句的发现。一般来说,在写人一类文章中,学生容易发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的字、词、句、不容易发现神态与心理活动的描写。为下一步骤批注打下了基础。

写景的文章,重点抓住能准确表现景物的性状(静态)与变化(动态) 的词句的发现。方法是“从课内到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根据课堂上教师提出的圈画要求学习课外读物,让学生圈点。

要强调的是,动笔墨圈点前,首要的是多读。只有多读、理解,才能有发现,有了圈、点、画的基础,就为第二步骤批注摘抄提供材料。

2、综合性“批注”训练

一篇课文中的“批注”内容可包罗万象。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规律,分为三大类。

①是常规性的批注:即每读一篇课文都应对课文的词语知识,篇章结构,写作特色,中心思想加以分析理解,写上批注。

②是特殊性批注,即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提出预习,自读思考题, 学生根据思考题来阅读课文,作出简明的批注。

③是自由式批注。在一篇课文的学习中,总会遇到一些自己特别欣赏的地方,一些感到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意批注,哪怕是批上一个问号也可以。

文字式批注的内容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词语:查字典注释词义,或联系上下文谈谈对这个词语的具体理解、评价,或注明同义词,近义词及其辨析。

句子:辨别特殊句式如反问句、设问句等,简记特殊句式的基本格式。中年级要求学生能就排比句、比喻句作简单的句子结构分析,如找出本体、喻体。对于一些意思含蓄的句子可注明其具体含义,精彩的描绘、警句等可谈谈自己读后的体会。

标点:一篇课文某个标点的特殊用法或某个标点的特殊含义。如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在文章中所含的特殊意义须作为中年级学生批注的内容。

题目:解题、审题。不同文章作者在题目确定与构思上用意不一。题目的选择,有如画龙点睛之笔。有的能给人造成悬念,如《闪光的旧居》的“闪光”,有的开门见山,如《早晨的太阳》中的“早晨”,还可以就作者、写作背景及如何理解题目作批注。

段及篇章:这是从写作方法这个角度来批注。此类批注内容难度较大, 需建立在一定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可结合所学过课文的文章结构来指导相似文章的批注,文章的叙述顺序的辨析,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的批注,在训练中还必须因人而异提出要求,对于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可指导其对全段全文写出评语,或写出简要的心得体会、质疑文字。

文字式综合性批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分析式:注明某一句、某一层或某一段具体含义的分析性文字。②概括式:层意、段意、文

章主要内容与中心思想的归纳。这种方法有一定难度,可不作面上要求。

③评价式:对文章中某一事物,某一用语、某一修辞和某一写法的评价性文字。④感想式:就文章内容所展开的想象和联想方面的文字,可选语文学习较好的同学作点上的训练。⑤疑问式:理解课文中产生的疑难点的文字记录。这种批注法要避免学生提些意义不大的问题,同时也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