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实用课业学习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的优劣是学习过程中收效大小的关键之一。那么,在学习过程中有哪些较好的思维方法呢?
1、相似法。
现实世界中,从宇宙星系到原子内部运动都存在着种种相似之处。例如,植物界普遍存在构造与功能相似的叶绿素;动物界普遍存在构造与功能相似的血红素。而叶绿素与血红素之间又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叶啉络合物。叶绿素是叶啉结合了镁元素,而血红素是叶啉结合了铁元素。这种相似的根源来源于植物的共同祖先——核前生物体。请看,因为相似关系竟将表面看来毫无关联的不同事物连成一个完整的封闭性系统了。
又如,人类科技发展史和社会发展史也很相似。许多民族都不约而同地经过了石器时代、陶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同时这些民族的社会也经过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几乎完全同步前进。
再如,科学理论方面也存在着相似内容。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遗传学、声学等学科,因内部构成都起源于量子,于是产生量子学的各种不同分支:量子物理学、量子化学、量子生物学、射电天文学、量子遗传工程学、量子声学等等。
但是,相似不等于相同。相似是客观事物的存在的相同和变异的矛盾的统一。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通过相似法中的相同部分看到事物前后之间的承袭关系,又可以通过变异部分看事物前后之间的差异及发展关系。
2、相反法。
事物之间不仅存在着相似现象,而且还存在着相反现象。有大必有小; 有强必有弱;有虚必有实;有吸收必有排泄;有吸引必有排斥;有聚合必有分离;有守恒必有不守恒等等。在学习过程中,许多问题都可以从反面去剖析、反证、推理、理解、概括、设想、加深、巩固和扩展对正面知识领域的认识与把握。
3、破析法。
任何一门科学知识都有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往往给初学者带来很大的思想压力。这么厚一大本书,怎么读呀?或者,这么多公式、定律、规律、原理,怎么记得住呀?这时,我们就应该运用破析法去对付它们。
例如,学习外语,首先找出它与汉语的一般共同点与不同点,然后再找出它在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大部分上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再逐步寻找出每一种具体的语音方法、语法现象、构词方式等细节方面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目前流行的一些日语速成教材,普遍应用了破析法来编写,所以才能收到速成的良好效果。
4、溯源法。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根源。它的本质与规律,只有通过追溯到本源上去,才能真正掌握和透彻理解。因此,溯源法有很重大的实践意义。有人认为这种方法似乎是很浪费时间,不值得花这么多时间弄清它的来龙去脉。众所周知,“不求甚解”是学习最大的敌人之一。
在创造性思维中,溯源法往往是新的发明创造的动力。魏格纳因为发
现非洲西海岸和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彼此吻合得十分巧妙,追本溯源而创立了“大陆飘移学说”。
5、宏微对比法。
许多事物在宏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但由于微观上的点点差异,往往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码事。
例如,学习外语时,因为一个字母不同,或者字母完全相同,但读音不同,声调不同,其词义完全不同之类的事例是很多的。因此,在学习时, 就要时刻注意将它们进行宏观与微观的对比,才能牢固地掌握共词义形态特征。
在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宏微对比往往是发现新的科研专题的征兆的最好契机。贝克勒尔因为注意到了放在硫酸钾铀矿石上面的照相底片有了微观变样,而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和天然放射线。贝尔则因为注意到了电报接收机上偶然听见的微弱声音而发明了电话。天文学家的每一次发现,几乎都是通过宏微对比的途径走向成功的。
6、扩展、缩微法。
扩展是将已学过的知识作基础,向纵横两方面延伸,以加深与巩固原有知识,并创造新的知识。匈牙利女翻译家卡莫·洛姆布就是用这个方法在二十五年中学会使用十六种外语的。其具体实施方法就是扩展法的具体化——类推法。所谓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就是利用事物的共同性质或特征,扩展到其他事物中去,进一步掌握新的知识。
微缩是将已学过的宏观知识作显微验证。其具体实施方法是还原法。还原法的实质是把认识引导到由抽象到具体。一条定律、规律,一处原理、原则,一个公式、模式,要真正深刻理解和掌握,就必须将它作显微验证, 举一反三,就象数学习题、化学实验、物理观察一样,反复进行,认真实践,才能达到目的。在微小的具体对象上,找出宏观的共性,才能既认识了宏观,又认识了微观。
7、集中思考法
集中,一是各种力量、各种手段的集中,二是目标的集中。
集中思考,作为一种方法,就是指使目标相对集中,同时调动各种力量、手段对目标专一地思考。
有人认为:问题的正确答案不是单一的“集中思考”的结果,而是多方面的。也有人认为:心理学界研究思维科学的“主力部队”已从辐辏型思维、集中思维领域扩展到辐射型思维领域。前者是一种误解。起码在表述上,是不明确的。由其所举例证即可看出其偏颇。其例云:正象‘西瓜’ 的用途很广一样,挖掘各种答案的‘扩散思考’是很重要的”。此例所言, 实质上也是一种集中思考,就是目标——正确答案的相对集中,不改变, 并以目标为立足点,从各侧面或不同角度来思考,或者是集中精力思考西瓜的用途,而后者的估计有一定的道理。
运用“集中思考”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是很多的。阿基米德解决不规则王冠问题是很典型的集中思考的结果。
如果没有他集中于“测王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洗澡与其联系起来的。
集中思考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确定目标之后的学习或研究。这正是我们在平时接触和运用最多的。也就是说,学习和研究往往是自觉地或受指
令地,或偶发性地确定目标的活动。当目标确定或基本确定之后,需要的主要是对于目标及其相关条件、实现手段、方式、途径等的围绕目标这一中心的集中思考,从中寻求解决。
而对于非确定性目标的学习或研究,也有一些需要进行集中思考,只不过作为确定目标的准备,是将“抓住选题”或“为什么”作为思考的范围罢了。这同样是一种集中于“寻题”的思考。
所以,集中思考,与各类学习与研究密切相关。
“集中思考”方法所含的“调动各种力量的手段”,以目标的确立为前提。就是,思考所需方式、手段和怎样利用力量,都主要集中于“目标”。证明一道几何题,具体目标首先是明确的,而如何证明?逻辑顺序怎
样确定?运用哪些依据?都是集中于“证明”而思考,来寻找或对比联系探索的。对于写作集中思考的例子如写思想评论,就是在决定中心后集中围绕靶子进行评价论证。
这就看出,集中思考,作为一种常用的思考学习方法,用途是十分广泛的。集中思考的方法,有很多明显的优势:
①集中思考的过程,是最大范围、最深化地调动思维能量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人的头脑中各种知识、能力和潜在作用,会充分发挥和运用。
②集中思考,能使学习者、思考者尽量完全沉浸在“目标场”中,达到人们常说的“聚精会神”、“全神贯注”的境界。可以有效地排除干扰, 避免“思维”浪费。尽早实现突破性的结果。
③集中思考,不但是对目标的具体研究分析的集中,也包括对解决相对集中的问题的方式、方法、途径的集中思考。因此,不管方向如何,只有集中,才能有比较、筛选和确定,才能进行有效的实施。集中思考,是有效寻求方法与手段的主要途径。也是这种方法的主要优势之一。
集中思考方法在运用中应注意:
①要尽量与其它思考方法相配合,学会在各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中,不断形成思路的中心和主线。
②又要有钻得进,跳得出的本领。即:形成集中思考之后,又要防止走进死胡同。不然,所谓“集中”,就在本质上失去了意义。
8、循环思考法
也称为“交叉思考法”,含义是: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思考起点上,同时进行思路和内容的相向性的思考,使思考在两个(或两个以上) 领域内,出现思路的互相交叉,内容的互相诱导并互相推进效果。还可以由其循环(交叉的结果)作为又一层的思考起点。这种思考方法,有利于创造性学习和研究。有的人,在研究人类认识规律与特性时,联系物理学中“场”的概念,提出了“人类认识场”的见解,在此基础上,又有人研究提出了“思维场”的观点。使传统的社会科学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的成果帮助下,发生了重要变化,甚至是方法论意义上的突破和变革。布尔将代数方法引入逻辑学,运用代数方法处理形式逻辑的某些问题,创立了布尔代数。即是典型之例。
在当代,许多边缘学科的创立和出现,都共同地反映了人类一条整体性、系统性的思维、思考规律。就是交叉循环往复的思维加工,是人类认识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这样的交叉,循环思考问题是人类的本质能力,
其实现过程,往往会产生认识和思考的质的飞跃。
学习和运用循环交叉思考法,要注意:①注意平时的广泛积累。对所有问题、现象多问几个为个什么。②循环交叉思考法,不但是方法,而且是一种创造性认知观。③注意目的的具体化、明确化、阶段性。这对于初学初用者,尤为必要。通俗点说,就是要从小的简单的训练运用开始,在循序渐进中提高。
9、断续思考法
人的思考通常情况下并不是完全连贯的。断续思考,顾名思义,就是在思考某些问题时,或在某种特殊思考条件、环境下,有意识地使思考过程出现必要的停顿,间隔之后,再继续思考的方法。也可以概括为“跳跃思考法”。
断续思考法,一般在如下几种情形下运用会更有效。
-
思考进行时,中途受阻。有时因思考方法不对,有时因思考者能力限制,有时因思考条件不成熟,甚至因思考时情绪、兴趣或注意力问题等等造成不能顺利过完成思考,我们称为思考受阻。改变一下思考方向和思考内容,干点别的,使原来思考暂停一段,以获得更成熟的时机,再继续原来的思考。
-
某些思考结果不如意,想重新思考时,也可以运用断续法。即不立即确定新的方案,寻找新的思路或方法,而是暂停下来,沉淀之后,再重新开始。使用“断续思考”的方法,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放上几天—— 停顿一下,之后再看,效果也是不错的,不妨一试。
应指出,力求结果更佳与“中途受阻”——暂时并无最后结果,是两种不同的情况和条件。
- 本来原有的某一思考是顺畅的,但在得出结果之前,却有了新的思考起点,产生了新的想法,或因别的工作任务,不能同时并进地深入下去,或者,同样原有某一思考是顺畅的,但由于时间或手段等原因,不能继续思考下去时,都可以运用断续思考法。
运用断续思考法,进行跳跃思考,应该把握几个主要原则:第一,真断与假断结合的原则,由于上述情况和原因不同,另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思维具有惯力作用和特点,要使原有某一具体思考中断,往往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在有意识地暂时停断中(其实是一处人为的假性停顿)处理和计划不妥,则会导致出真的“断”线,再也无法接续原有思考,无法最后完成。另外,某些思考在“停断”阶段,只是相对地将注意力集中于其它思考,实际上,人的潜意识作用,也决不会对原有思考置之不理。集中力的交替,对于原有思考,也是有一定优势的,有时倒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原有思考成功。第二,准确恰当地确定“断点”的原则。某一原有思考的停断,由于情况原因不同,由于思考者内因的不同,其断点——原有思考暂停的具体位置何时、何种程度、以何种方式等来停断,都是不同的。准确、恰当地确定停断点,是更好地接续完成原有思考的保证。第三,整体选择的优化原则。简单地说,基本要求:一是,是否采用断续思考的方法的决定与选择问题,其最优化选择的实现,要注意并不是任何思考或任何阶段都只有运用断续思考法才最好,不该用时,则不用;二是,决定对原有思考运用断续(跳跃)法,必须密切结合自己的条件和能力。
10、创造性思维方法
格雷厄姆·华莱士(Graham Wallas)将创造性思维分为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2)潜伏阶段(3)顿悟阶段(4)验证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里,有一个初步探索的时期。此时,你找出所有你能找到的有关的事实、理论和技术,问题得到确定并加以推敲,但没有进一步的进展。其后便出现一个静止的阶段,这时让问题暂时离开你脑子一会儿。第三阶段是顿悟阶段,问题解决可能以突然和意外的方式出现。最后一个阶段则对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找出不足之处,使其达到完善,并对其正确性进行检验。此外,各种观察实验还表明:这些阶段不是以严格的顺序出现的。在大多数问题中,所出现的不是一个“顿悟”,而是一系列的“顿悟”。确实,这些顿悟有时竟是发生在一些偶然的时刻,而这时根本就没有对问题进行有意识的考虑。这只是说明在这四个阶段之间是存在着经常的相互影响的。
创造性思维方法很多,根据多数学者普遍强调和使用的方法,简要概括为如下几种:
- 综合思考法。综合思考有个前提,它是围绕研究的目标方向,侧重思考同一系统、同一专业、同一学科之间具体内在联系的知识经验,并将其进行优化选择与组合,使其纵横联结,建立相互接通的知识网点,然后才能得到启示,获得意想不到的创造成果。没有任何内在联系的事物、知识或技能,是不可能综合在一起的。任何发明创造本身,都离不开继承, 离不开占有前人的知识成果。创造离不开新旧知识之间、“求”与“解” 之间的联系、联结与优化组合。只有当各种知识信息相互延伸、相互碰撞时,才能产生智慧的火花,放出瑰丽夺目的异彩。只有善于发现联系、联结与组合中的“闪光点”,才能使故知发生转化,达到创新目的。
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正是综合了前人关于行星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万物都有自由落地的特征,才概括出万有引力定律的。英国植物学家洛贝耳,发现叶子的形状有很多相联系之处,据此把叶脉当做组合植物类群的标准,给植物做出了科学的分类。总之,运用综合思考法,把众多已知同未知结合起来,并把它们纳入到已有知识体系之中,就能产生一种新思想、新认识,这就有了创造。
- 联想思考法。这是根据事物之间都具有接近、相似或相对的特点,进行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是通过对两种以上事物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与可比性,去扩展人脑中固有的思维, 使其由旧见新,由已知推未知,从而获得更多的设想、预见和推测。
据载,日本发明家田熊常吉,在动手改进锅炉中的“水流和蒸汽循环” 的时候,忽然联想到童年时代学到的人体“血液循环”,于是把血液循环系统中动脉的静脉的不同功能,一起用到锅炉的水和蒸气的循环中去,结果使锅炉的热效率提高百分之十。
联想思考不能随心所欲,它是建立在逻辑思维之上的正确想象的必然结果。联想思考要遵守三条法则:一是有接近才能联想,即联想的事物之间必须有某些方面的接近处与联系,能在时间或空间上使人脑与外界刺激联系起来;二是有相似才能联想,即联想事物对大脑产生刺激后,大脑能很快作出反映,去想起同一刺激或环境相似的经验;三是有对比才能联想, 即大脑能想起与这一刺激完全相反的经验。
- 逆向思考法。被人们称为“高级形式学习的重要方法”,与“创
造性”发明与发现的思考方法紧密相关。逆向思考,是相对于“集中思考” 和已有的常规思考方法而言的,也可以说,是突破以传统的、常规思考习惯之外形成的。在学习物理学的物体运动惯性时,一般地,常规思考往往是;什么是惯性?惯性有什么作用?怎样利用惯性?如果把这些问题逆转过来,用反问的方法,进行逆向思考,就会产生如下一些相关问题:假如没有物体惯力将怎样?能不能根除摩擦力?物体间的引力能不能直接转换为动力?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观念意识,世间的许许多多事物,使人类获得了更深层的认识。大家都熟知的等离子状态的认识就是典型实例。
逆向思考方法在具体运用中,一般地,要以以下四种思考能力为基础:
①抽象能力:如对自行车与摩托车的共同点或相似点的认识;②推理能力: A 比 B 学习好,B 比 C 学习好,从而得出 A 比 C 学习好,C 学习最差的结论;
③解决能力:如几何题证明中引辅助线;④创造能力:运用已学得的知识和经验,组合成各种新的系统,创造出新的方法。如一个少年将化学知识综合,发明了化学游戏棋。获得了专利。
因此,要在各种基础能力的不断训练提高的基础上,来提高运用逆向思考法,必须注意:①要有大胆的创新意识;②要有广博的兴趣和具体的行动;③不能忘记逆向思考落脚点的有效性和实用价值;④最好能做到, 常常与自己对话,向自己提问,或者不断与别人讨论自己的新想法。经常审视现有答案、挑毛病,可以将这种方法,看作是主动寻题的方法,很有“内驱力”。
- 发散思考法。又称辐射思考法,就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思维在头脑里是可以发散的,它象一个光源向四面八方辐射,当思维纵横交错时,思路就纵横扩散。
如果把一块普通的砖,作为思考对象,思考的起点是“砖的用途”, 就可以引出:a、建造房屋的建筑材料,这是其最主要和最普遍的用处;b、垫院、辅路;c、代用榔头、锤子;d、叠起来当凳子、垫箱子和书架;e、碎块可在地上当“棋子”;f、能用以写、画;g、练投掷;h、作某种标记; j、搞砖雕艺术;k、磨成粉末作染料;l、当教具、讲解长方体⋯⋯
其中,几乎每一项中,可以做相关的外延思考,引出更多的具体用处。如果思考起点选定为“砖的形状”,那么,可以用来做什么?再接着
思考下去,也会有深入的收获。
发散辐射思维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它可灵活、迅速地产生多种多样的想法: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既思时间,又想空间,既思前因,又想后果,这是发散思维多向性的表现。运用这种思维方法,可使人有目的、有条理、有步骤、有秩序地扩大思路,不断突破,从多方面达到开拓创新的目的。
辐射思考方法在动用中主要是两种基本情况,一是思考的起点确定之后的。二是思考的起点尚未选定的。前后两者是不同的,由于这两种情况的不同,又相应地产生运用过程中的多种多样的思路和方法。或者说,是思考过程中的两个以上思考循环的组合,及各组合之间的互相交叉。
确定了思考起点的情况下的辐射思考,如在解代数、几何题时,人们往往将习题(或实际问题)中要求的“求证”作为思考起点。也就是,某
习题(或实际问题)要求证明或计算什么,是思考的出发点。思考者要以此为中心,进行围绕着用什么方法证明,凭借什么公式、定理等作为根据来证明,有几种证明途径等相关方面,进行“发散”——向外拓展思考。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习题思考思路和方法,也常常是不同的。
思考的具体起点未选定时的辐射思考,一般说来,这往往是一种寻找目标和解决途径的两方面结合,或者说是在前文所讲的“确定思考起点” 之前与确定思考起点之后结合的一种思考模式。
发散辐射思维具有三种特性,表示了它的三个不同层次:一是流畅, 低层次,二是变通性,中层次;三是独特,高层次。此三种特性中,变通性是关键,它既是流畅性的条件,又是独特性的前提。人若有了以不变应万变的变通能力,那就会成为通才。
由于发散辐射思维是从多问、侧问、反问朝着不同方向进行的,所以有时能够通过转移、转化去探索未知世界。如对电话的探索,先是有线电话,再发展为无线电话,又从耳听电话到眼看的电视电话,现在发展为从声音输出电话到文字输出的自动记录电话。
发散辐射思考法如此重要,怎样培养与锻炼它呢?
①突破消极的思维定势:常与同行、同学交流、讨论、争辩,打破自己习惯性的思维程序。
②拓宽知识面:知识是思维的对象,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都是建筑在知识的基础之上的,无知或知少,思维便难于散发。
③善异多思:有意多疑广想,寻求多种答案。
④加强多练:先易后难,多练常练,持之以恒,必有收获。
- 收敛思考法
这是把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实质确定好,然后从不同方向把思维集中指向这个实质性问题,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收敛思维要求使用知识和逻辑规律对问题进行评价,尽量缩小可能性,要把问题聚集到最适宜解决的方法上。一个学习或创造性思维过程,就是在发散与思维的多次变换中完成的。学习时,根据已知进行“发散”,发散到一定程度再进行“收敛”,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就完成“一次飞跃”。所以,人的思维就是在不断“发散”与“收敛”过程中经过互相转化得到发展的。如华罗庚教授的《优选法》,就是用集中指向解决实质性问题的收敛思考法的最好实例。
上述五种创造性思维方法,是当前普遍使用的,而且人们的认识也比较趋向统一。实际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创造学、人才学研究成果的出现,新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正层出不穷,并且有些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待我们深入研究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