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参读法

这是由江苏浜海朱乃勤老师实验并总结的,主要有两种操作方法:比较参读和归类参读。

  1. 比较参读。

就是在精读某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再参读其他文章,反复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运用比较法参读,主要要求在阅读时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 求同。找出精读文章和参读文章内容,形式上的相同之处。例如, 学《蜘蛛》时,先通过精读分析明白本文采用了生动说明的方法,获得形象的感受,对蜘蛛的生态特征有了明确的认识和了解,达到了说明的目的。然后以此文为拐杖,再参读《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珊瑚岛》、

《晋祠》等课文,看看它们与《蜘蛛》在写法上有何相同。从而会发现, 这些文章中都有生动说明部分,从而认识到说明文中的描写主要是起到具体地说明事物的作用。

学习杨朔《香山红叶》,可参读《荔枝蜜》、《茶花赋》、《雪浪花》、

《泰山极顶》等散文,加深理解作者以物喻人、借物抒情写法的妙用,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这样,既拓宽阅读面,又加深了他们对精读文章的理解。

  1. 辨异。把精读文章与参读文章进行比较阅读时,注重于辨析它们之间的不同点,相异处。比如,学《孔乙己》一文时,先反复阅读课文, 理解文章所揭示的主题,注意文章刻画人物的方法,然后参读《范进中举》, 对两篇文章进行求同辨异;从而明白两文在主题上有相同之处:都不同程度地揭穿了封建社会的腐朽黑暗,尖锐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摧残、腐蚀知识分子的弊害和罪恶;在刻画人物方法上也有相同之处:都用了对话描写的方法,对话各具个性。但在刻画人物方法上还有不同之处:《孔乙己》一文主要通过肖像、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人物,《范进中举》则主要采用对比、夸张、讽刺的手法刻画人物。

通过辨异,不仅从“异”的方面,更深入、更全面地理解精读课文, 发现精读文章和参读文章各自个性,把握它们的特点,而且可以从“异” 的方面,更具体、更细致地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进而使思维具有丰富性和独创性。

  1. 归类参读。

就是以某一篇文章为基本篇,通过精读,分析理解这篇文章,然后以此为模式,去参读,找出与之同属一类的其他文章,归纳总结它们的异同。例如,学《普通劳动者》时,精读这篇文章,并找出课本中写人为主的小说多篇来参读。如《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老杨同志》、《变色龙》等十多篇文章参读。“书读百篇,其义自见”,通过参读,学生归纳总结出了这些文章五个相同点和三个不同点。其它如“写事为主的小说”、“状物抒情的散文”、“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小见大写法” 的文章、“生动的细节描写”的文章⋯⋯都可分类参读。归纳各类文章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