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步课文自学指导法

这一模式的基本程序是:

自学——讨论——练习——小结1.自学:

这是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它的目的在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教材、独立完成部分思考题的过程中培养自学能力,教师根据各个学生学习的情况在这过程中分别进行重点指导。这里的“自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预习”是截然不同的。“预习”往往被置于课外,学生无法在教师的辅导下进行这项工作,质量难以保证;而“自学”是在课内,在教师的督促和指导下的独立阅读和思考。

在这个“自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通过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是有层次的。第一阶段为基础阅读阶段,主要在使学习者具有基本独立阅读教材的能力,对教材的基本内容能理解;第二阶段为逻辑整理阶段,即引导学习者通过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能整理出某一课题内容的逻辑结构;第三阶段为结构迁移阶段,这时学习者能把自学的内容和自己的认识结构联系起来,对其中结构不同或差异较大的的新知识也能找到突破点。并通过所学习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观点。

“自学”的进行大致有三种情况:①教师先指出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 然后学生自学;②学生先自学,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加深理解,从而领悟自学的内容;③教师边作指导,学生边自学。

自学,不是学生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随意性”学习。自学必须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一个“目的性”,一个“计划性”, 是自学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也是教师在“自学”阶段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两个主要方面。

  1. 讨论:

这个阶段旨在对共同存在的问题经过相互探讨能集思广益、取长补短,以提高认识,特别是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同时培养了学生“听” 的能力和“说”的能力。

“讨论”的形式大致有三种情况:①在教师的组织和点拨下,全班对重大问题进行讨论;②一般问题,在教师的个别指导下,让前后左右四邻的学生进行讨论;③细小的问题,同座位的同学不时轻言细语地交换意见, 这种形式从前一个阶段(自学)直到后一个阶段(练习)都可以自由地进行。

教师在第一个阶段和这个阶段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都应该讲究。一般地说,教师应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经过了深思熟虑,同时又掌握了学生在解决某一问题的过程中最难弄懂的难点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话。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讲话,首先不要讲问题的本身,而应该根据学生存在的问题,先讲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当学生对问题已基本解决或接近解决时,教师才画龙点睛地讲解问题的本身,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在整个指导过程中,教师的语言应是少而精。

  1. 练习:

这里的“练习”,指的是学生经过自学、讨论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

际,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练习的目的,是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各种心理能力的发展,并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练习设计应以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为基本原则,不是练习题做得越多越好,练习题应该是精选的、有代表性的。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指导作用比前两个阶段显得次要一些。教师通常是作个别指导,若发现学生存在着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时,教师才偶尔作集体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同样要注意指导的艺术性,不能“启” 得过分暴露,又不能“启”得过份含混。

  1. 小结:

这一阶段,是使学生达到全面、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使技能进一步综合化、规律化的重要环节。

在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书、参考书的帮助下,学生在通过自学、讨论、练习三阶段的学习之后,对新课内容已基本掌握,但也难免没有似是而非的问题。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仍有必要对新课内容作一番简明扼要的小结,特别是课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学生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 教师这时一定要给予学生一个明晰的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结”阶段,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结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师简明扼要地概括性讲述;②学生各自回顾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③师生共同评估、订正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