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法指导的操作化

在社会学科中,是否实现操作化,关系到每门学科的深入发展和经世致用问题。所谓操作化,就是建立理论与实际之间的桥梁。从现代教学论研究看,苏联学者л·H·兰达于 1962 年提出的“算法化教学”——教学的控制理论,就渗透了操作分析的思想。兰达认为,学生的心理过程是有规律的,因而是可以控制的。为此,必须使教学程序化,“正确地规划教学的结果,按掌握教学内容的心理活动的动作、操作来安排教学的过程”。“算法”的意思是指“按一定顺序进行有或无的逐一分化,执行操作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一连串指令”。兰达主张,教学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为各门学科找出大量的“算法”。所以操作指令系统,就是把学习科目分解为一连串的动作操作步骤,合理地指向教学任务的完成。

语文学法程序化项目,为操作化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进一步还要对每一子项目设计具体的动作操作步骤,便于学生掌握,学会如何学习和思维。

例 A:小学低年级学生识记字形的操作步骤:

生字 独体字 书识空记 何处容易记错 记住正确字形合体字 分析字形 书空未学部分 思考怎样组合

例 B:记叙文习作的审题操作步骤:

1、审清题目所要写的内容(记事?写人?写景?写物?抒情?)。

2、审清题目着重写的对象(个人?集体?人称?⋯⋯)。

3、审明题目要求写的时间、地点。

4、审明题目中的“题眼”(重点词或关键词)。附:目录中的学法指导渗透方法

在科学的学习方法尚未被人们普遍掌握的今天,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是第一位的当务之急了。语文科学习方法指导,是整个学法指导的“前沿阵地”,范围广、内容多、途径也宽。通过教目录来进行学法指导,是一项确有实际意义的生动可行的学法指导形式——“渗透式”。

学法指导,从宏观上看有四种基本形式:班级授课、专题讲座、资料传播、教学渗透。通过教目录进行学法指导,正是“渗透式”的一种微观形式。湖南武岗七中林惠生老师经过探索实验,使之逐步系统化、科学化。在每个学期之初和期终,抓住教材的目录,向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让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读书方法,并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指导过程如下:

  1. 教师简介新教材,引导学生阅读目录,粗览全册学习材料,在头脑中形成新的“知识框架”,以唤起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欲。

  2. 教师逐单元、逐篇目分析目录,并结合教学大纲讲述自己的教学计划,讲解语文教材的编写思路,教师运用教材的教学思路,进而使学生形成一条与之相应的学习思路。

  3. 运用目录内容,指导学生总结上期学习情况,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思路拟订新教材学习计划,包括本册教材的学习目标、要求、措施、具体方法和要克服的困难等;并做好学习准备(如时间、资料、文具等)。

  4. 组织学生具体讨论和消化目录,把目录作为完善知识结构,拓宽学习知识的领域,并和同学交流经验,进行信息传播和反馈的主要措施。

现在,就学生读目录通常要掌握的基本步骤谈一些作法:

第一 浏览,了解“框架”。拿到一册课文或其他的一本新书(“新

书,”指未读过的),先要把目录粗略地过目一遍,在头脑中建立起这本书是“写什么”的第一印象,即大致的“框架”,从而产生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兴趣,并决定打算读到什么程度。

第二 细研、推敲“部件”。这主要是揣摩编者(或作者)的写作意图、成书思路及过程、内容容量及知识体系。语文教材现在一般按文体分项组织单元,并且,先现代文后文言文,将重点单元与一般单元相间,知识短文均附在相应的单元后面。这样,就可以从目录上抓住这个“容量” 和“体系”,弥补学习中的缺陷和“断层”,避免盲目性,有目的地轻松自如地“游泳”于书海之中。

第三 根据自己的求知欲望、知识基础和实际学习条件(如时间、精力、环境等),从目录中窥探出与自己相宜的学习内容,从而对正文决定采取何种读书方法常有通读、速读、跳读、精读、研读、疑读、评读、展读等,提出对新教材的总体质疑问难,以待教师解答,接受知识和能力上的各种信息。

第四 读目录。不仅在学期初读,在刚拿到一本新书时读,就是在期中期末复习时更要读,在把一本书读完后还要回过头来读目录。这种读目录,是以目录作“纽带”,连缀平时学习中或局部、分散地读书中的零星知识和印象,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链条化”,化印象为理智。复习时读目录,使记忆有方向,归纳知识点有线索,能够掌握知识的迁移规律, 缔结“知识之网”。

第五 比较分析同类书本的不同目录,从中琢磨出“目录”。如语文教材,建国以来就编了六个版本,内容不同,目录也就各异,倘若一并拿来认真加以比较研究,就不难发现每种版本的“个性特色”,有条件的学校或学生,读一读这多种目录,就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更能认识语文教材的特色和学习途径。

第六 自编“目录”。这包含有两层意思:一是先编选自己的习作集或别人的范文集,再拟写该集子的目录,要体现其一定序列;二是故意将某书的目录打乱次序,重新整编,可在师生间或学生之间进行,一方打乱, 另一方整编,最好以课外阅读书本为训练例子。

可以说,上述前三项侧重于“读”,属于步骤范围,解决读的基本程式问题;后三项侧重于“用”,属于方法范畴,是“读”目录的深化和运用。

实践证明,学法指导光靠理论说教色彩较浓的“班级授课”、“专题讲座”还不行,还必须有象上述通过教目录进行学法指导之类的“教学渗透式”才能产生整体效应,才能使学生在可感可仿、具体生动、立竿见影的方法指导下学起来不吃力。

  1. 通过教目录,让学生直接感觉到什么是学习方法,让学生从“怎样学习”中学习,并自择吸取相宜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将学知识和学学法融为一体,拓宽对“学习”含义的理解范围,充分体现“学习”的现代化特色。

  2. 通过教目录,让学生以学目录为中心(即“辐射点”),既广泛的猎取了怎样读一课书、读一册书、读一类书、读一个学段(指初中、高中等学习阶段)书的步骤和方法;又学会了从读目录辐射、类推到读正文、读注释、读“思考和提示”等读书全过程的步骤和方法,以及读书还要先

读“内容提要”、“序跋”、“编者按”、“后记”等基本功。读这些, 是对了解书的基本内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成书过程的第一要著,而且, 久而久之辐射成为一种学习习惯。

  1. 读目录,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新奇感,更何况通过教目录能进行学法指导,比空洞的说教自然要清新活泼得多,使学生对这种融学法指导于教学活动之中的新形式产生强烈的情感意向,觉得好学、有用。

  2. 通过教目录进行学法指导是切实可行的。在所有学生的全部学习内容、各种学习环境、不同学习层次中都完全适用,并且不拘限于语文课程,也不局限于志趣不同和能力有异的各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