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三段式复习法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思想性、工具性和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它包容的知识范围极其广泛,知识结构点多而杂,而且在内涵上往往相互交叉, 不象数、理、化等学科有着较为严密的逻辑顺序,因而在复习阶段帮助学生理顺知识链条,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对初中语文找出一个科学的复习方法,多年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了“整体三段式”复习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所谓“整体性”,是说在复习中,我们的着眼点应始终放在整个教材, 整册书,整单元的整体结构上,寻求它所涉及到的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出一个合理的知识序列。这是使学生做到知识迁移,从而形成语文能力的关键。我们知道,事物整体的功能不是它的部分的功能的简单相加,而且这种整体功能大于其它部分的功能之和。一个人的知识如果是松散的, 甚至是零碎的编凑起来的,就不可能发挥出它的巨大的潜能。因此在复习中,无论碰到什么知识,我们总要求学生从教材的整体结构出发,弄清它在整个知识链中的位置,以便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有效的知识结构。也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的必须是规律性的知识,这些规律性知识之间还须有必然的联系。这样,在运用知识时才能在较深层次上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三段式”的复习方法,是山西卫东升老师根据学生感知知识的具体过程,形成定向——自读、研讨——归纳;应用——反馈这样一个线性系统。定向,即揭示复习目标或重点、自读,即学生按照提示的目标或重点独立阅读(这是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研讨,即师生围绕复习目标或复习重点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讨论(教师的启发和点拔将显示出特殊作用);归纳,即概括规律性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即触类旁通, 学生运用规律性知识和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反馈,即总结“应用”环节的得失,作为进一步重点复习活动“定向”环节的参照。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学生应始终处于主体地位。

任何方法的成功,都离不开具体的、适宜的客观条件。我们的复习方法是建立在统编和暂编教材的基点上的,多年来,我们在认真、系统地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统编和暂编教材的编排规律,即它是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常识为经,以典范的阅读文选为纬编选的。经线是纲,清楚地表明了整个教材知识结构的纵面联系及其承继性,组成了教材的知识链。纬线是目,是学生横向开拓,运用经线提供的知识去探讨、感受、认识的实际例子。就其知识链上两条主要线索对学生形成的能力而言,语文基本常识侧重于方法,以宏观上使学生具备准确区分各类文体,正确把握文章内容,掌握立意谋篇和运用各种表达手法的能力,而语文基础知识则侧重于认识,以微观上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以便进一步准确体会和探讨段、层的内涵,正确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二者相互补充, 相互渗透,就自然形成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如果准确掌握了知识经线,也就掌握了教材的精髓。基于这种知识,复习中我们便做了这样的具体安排。

  1. 定向——自读,建立单册知识结构框架一般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先着眼于教材结构的整体性,快速通读整册教材,认真概括归

类,以宏观上建立起鸟瞰式的全册知识的框架,对应掌握的知识了然于胸。同时由于把握了知识要点,也就获得了学习主动权,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必然会大大增加。

譬如复习初中五册语文,通过快速整体阅读,迅速建立起这样的知识框架:

  1. 诗歌常识。包括诗歌的特点和读诗应注意的问题,以及诗歌的一般表达手法(第一单元)。

  2. 议论文常识。包括要素、论证方式,结构特点及常用的论证方式

(第二、五单元)

  1. 说明文常识,包括各种说明方法,以及五种表达方法的区别和应用(第三单元)

  2. 记叙文常识。包括四要素和六要素提法的区别,以及散文、报告文学、传记等文学体裁的特点(第四单元)。

  3. 小说常识。包括要素、特点、要求分类以及刻画人物的各种表现手法(第七单元)。

  4. 古汉语常识。包括常见的文言句式,文言虚词以及说、记的体裁特点、(第六、八单元)。

  5. 句式变换的规律及方法。

  6. 句群知识。包括意义、特点、分类及应用。

这就不仅了解了初中五册语文的知识要点,而且通过回顾联想,又相应理顺了其他几册的相关知识,获得了复习的主动权。

第二步是理解性的细读每个单元的具体课文,充实知识框架的具体内容。

如框架之一应补充:(一)诗歌的具体表达手法和作用。a、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方法,使诗歌情景交融;b、对比法。使诗中形象更加明显;c、反复法。使诗的意义得到强调;d、象征法。使诗歌含蓄、曲折、回味无穷;e、用典寓意。使诗歌寓言深刻;f、直抒胸臆。使诗歌感情真挚;g、形象描绘、可增强诗中形象的生动性。(二)诗的感情色彩。①激越豪壮。(《沁园春·雪》、《海燕》)②、深情赞扬。(《有的人》、

《你、浪花里的一滴水》)③、慷慨悲壮。(《革命烈士诗三首》)。 框架之二则应补充:(一)、三要素的要求。关系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具体的论证方法。就论据的形式而言,有喻证法、例证法、引证法;就论证的逻辑性来说,有对比法、类比法、归纳法、演绎法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等。(三)、议论文三段式结构方式的特点和意义。

这样,框架里的知识内容就更加充实、具体、而且学生对各种知识的内涵上的交叉、补充及其界限的理解也更加准确、有利于进一步消化、形成具体的技能和能力。

  1. 研讨——归纳。理顺全部教材的知识体系。要重视对各册的知识框架深入研讨,进一步提炼概括,分类归纳,进行有系统的、较深层次上的重新组合,使之成为科学的、内容上有着必然联系的系列结合,形成规模性的知识和方法体系。一般按照组成教材的两条线索来研讨归纳。

基础知识序。内容包括教材涉及到的全部语法、修辞、逻辑及古汉语知识。要求在系统组合上既要体现它的纵向逻辑关系,又要能看出它的横

向外延。

基本常识序。内容包括各种文体及应用交的常识。具体方法是:先排出记叙,议论,说明三种文体的知识纵线,并在其结构点上标出教材涉及到的外延文选。再以文学体裁的知识纵线把文选分为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报告文学、传记、消息等类。第三步是排出应用文的知识的纵行结构示意图,然后分类研讨,找出同类文章的并同之处,归纳出一般规律。这样,两条线索分明,教材的知识链便展示出来,既可验证自己的知

识结构是否完整,又使他们在更深层次上明确了基础知识的基本常识的交叉、渗透,互为表内的关系,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1. 应用——反馈。通过多种途径的实现知识迁移。

它是寓知识于趣味的科学训练,通过这一次活动既要在轻松愉快中完成学习任务,又要能促进思维的活跃和发散。使其在复习过程中提高语文技能。一般采取如下方法:

  1. 利用点滴时间进行“见一想几”活动,进行单项定向小组合训练。如见到某一作家的一篇作品,就想到他的其它作品;见到某一时代的一位作家,就想到与其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以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

  2. 自疑命题,进行自测或互测。由简单作答到自疑命题,转换了一个角度却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3. 定向命题,测试综合语文能力。事先划定命题范围,在充分复习的基础上,定向命题测试。此法不宜多用,一般是在整册或阶段复习完成的情况下使用。

  4. 知识竞赛,培养语文应变能力。“整体性三段式”复习法的特点是始终注意了知识结构的整体性,建立了充分的反馈通道,突出了发展的观点,促使学生变过去那种零敲碎打式的、单纯的“采花撷蕊”为自觉栽培自己的“知识树”,有利于学生由知识型向智力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