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联盟战争对德意志封建制度的削弱

法国革命的节节胜利,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使德意志各邦君主惊恐万分。他们为法国逃亡贵族提供反革命据点科布伦茨,参与策划法国国王夫妇的逃亡计划。1790 年夏,普奥两邦缔结赖兴巴赫协定,捐弃前嫌,携手对付革命

的巴黎。1791 年 7 月 6 日,在法国路易十六逃亡阴谋败露后,奥地利皇帝利奥波德二世从帕多瓦向欧洲宫廷发出通告,要求共同对巴黎施加压力,逼革命的法国让步,保护路易十六。普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更主张建立君主联盟。7 月 25 日,在维也纳签订了普奥协定,决 定对法国革命采取共同行动。8 月 27 日,普王和奥皇在萨克森的皮尔尼茨发表声明,公开宣称所有君主对

恢复法国王权的关怀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将不惜使用武力。1792 年 2 月 7 日, 普奥签订友好防御条约,正式结成反法的军事同盟。4 月 20 日,法国掌权的吉伦特派对德宣战。普奥遂即调兵遣将,趁机进击。10 万奥军和 4 万多普军集结于莱茵河、摩泽尔河畔,妄图一举击溃法军。7 月 25 日,干涉军司令不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从科布伦茨发布(由法国逃亡贵族起草的) 宣言,扬言:如果法国王室受到伤害,将把巴黎夷为平地。然而,普奥各怀鬼胎,彼此关心的是借于涉法国革命壮大自己,削弱对方,终难协调一致。9 月 20 日瓦尔米一战,干涉军惨败,撤回德意志。法军乘胜进军,于年底占领美因茨、布鲁塞尔和亚琛等大片西部地区。

首次对法进军的失败,使貌合神离的普奥联盟裂痕加深。普鲁士趁奥地利军事失利之际,转向俄国,于 1793 年 1 月 23 日在圣彼得堡签订普俄条约, 越过维也纳,同俄国再次瓜分了波兰。奥地利则一如既往,继续对法采取军事行动。3 月 22 日,新皇弗兰茨二世操纵帝国议会作出决议,德意志帝国对法宣战,并加入以英国为首的第一次反法联盟①。1793 年冬,联军利用巴黎的党派斗争,发起攻势,取得了一些战绩,收复亚琛,进入比利时,包围美因茨、占据法德边界要塞。但是,革命的法国很快又恢复了自身的活力。罗伯斯比尔采取果敢有力的措施,连败联军,将之赶出法国领土。1794 年,法军又取得决定性胜利。5 月的孚日山战斗,使普军陷入困境。6 月,奥军惨败于弗勒里斯,退出南尼德兰。9 月,奥军在北方受挫,退过莱茵河。10 月, 科隆、波恩、科布伦茨陷落,法国开始了在莱茵河左岸地区的 20 年统治。

面对干涉战争的败局,普鲁士决定单独同巴黎媾和。经过反复讨价还价后,1795 年 4 月 5 日,双方在巴塞尔签订和约,普鲁士听任法军驻留莱茵河左岸,得到的补偿是由它控制整个北德意志。柏林此举,加深了德意志的不和与分裂。维也纳决心把战争继续下去,并向英俄靠拢。1795 年 9 月 25 日, 奥、英、俄结成三国同盟,共同对法作战。可是俄国另有谋划,欧陆的反法战场上,实际只有奥军在艰苦鏖战。

1796 年初,反法战争的局势发生剧变。拿破仑·波拿巴奉命远征在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拿破仑利用法军高昂的士气,施展自身的指挥才能,连败奥军,1796 年 8 月至次年 1 月的四次战斗,给奥军以毁灭性的打击。1797

年 10 月 18 日,法奥签订了坎波福米奥和约。奥地利放弃它所属的尼德兰和直到阿迪河为止的意大利,同意割让莱茵河左岸地区。第一次反法联盟被粉碎。

时隔不久,反法国家又建立了第二次反法联盟,主要参加国有英国、奥地利、俄国和奥斯曼帝国,普鲁士中立。1799 年春,35 万联军向法军攻击, 连连得手。6 月,奥军直逼阿尔萨斯。8 月,俄军在意大利北部击败法军,将之赶出意大利。接着,俄英军队在荷兰登陆。反法联军从意大利、瑞士、德

① 1793 年 3 月—8 月,英国先后同俄国、撒丁王国、西班牙、那不勒斯、葡萄牙以及普鲁士、奥地利签订协定,共同干涉法国革命。第一次反法联盟形成。

意志的莱茵和荷兰四个方面进逼法国。然而,第二次反法联盟比第一次联盟分裂得更快。奥地利独吞意大利的野心引起沙俄的恼怒。沙皇宣布退出联盟, 召回全部俄军。恰在这时,被国内危急形势震惊了的拿破仑从北非回国,于11 月 9 日发动政变,成立执政府,立即挥戈北意。1800 年 6 月 14 日,法奥在马伦戈遭遇,奥军大败。12 月 3 日,奥军又在巴伐利亚的霍亨林登战役中损失惨重,一蹶不振。1800 年 2 月 9 日,同法国签订吕内维尔和约。据此, 德意志帝国完全被排斥出莱茵河左岸,莱茵河从此成为德法的国界。1150 平方英里的领土及近 400 万居民被划归法国所有;奥属尼德兰和卢森堡为法国

所得;奥地利在 1797 年获得的前威尼斯领地的一部分也被剥夺。

在法国的支配作用下,1803 年 2 月 25 日德意志帝国代表会议通过一个

总决议,取消了 112 个帝国诸侯领土,约有 300 万人改变邦国国籍;废除教会诸侯,实行教产还俗;归并许多帝国城市,仅汉堡、不来梅、吕贝克、奥格斯堡、法兰克福和纽伦堡仍为帝国直属城市。普、奥在这次“领土转移” 中得利最大。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也扩大了领土,但必须以充当法国的附庸为代价。

干涉战争的节节失利,也使德意志国内封建割据势力和封建制度不断削弱。大批割据小邦的取消,等于清除掉一大堆阻碍建立统一民族大厦的废墟。废除教会诸侯和教产还俗使德意志封建统治支柱的天主教的权力、组织和生存遭到一次沉重的打击。而真正标志着封建制度削弱的则是与军事失败相伴而行的各邦人民的起事。1795 年柏林帮工暴动,1799 年波美拉尼亚、1803 年东普鲁士农民骚动。在西里西亚及北德地区,农民骚动和工人罢工持续不断。在法军占领的莱茵河左岸,废除世俗和教会贵族的特权,实行资产阶级的权利和自由,一些共和主义者甚至在那里开展第二个德意志共和运动,效仿法国,建立莱茵河左岸共和国。封建统治者被迫进行一些改革。1794 年 6 月生效的北德“通用邦法”,虽本质上仍维持封建统治,但对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等要求作了让步。普鲁士则在 1799 年和 1805 年间实行解放国有土地上的农民的政策。

正当帝国政治处于急速瓦解之际,反法的干涉战争再起,拿破仑不断扩大在德的战果,进一步扫荡了德意志的封建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