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民族解放战争民族运动的兴起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是德意志民族觉醒的警钟。在此之前,作为
德意志民族外壳的神圣罗马帝国,只是个影子。在人们的意识中,只有小邦国,只有欧洲,只有世界其他国家,很少有德意志。上层阶级甚至以采用外国的风尚、服装、礼仪、生活方式、观念和语言为荣。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民族团结的范例,宣告了各民族的自由、平等,拿破仑在德意志以“革命者” 身份出现的同时又充当了贪得无厌的掠夺狂。这就从正反两方面启动了德意志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运动。
从 1800 年起,德意志掀起猛烈的民族运动。尽管这个时期的民族主义是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混合,但目标是一致的:要求民族团结,反对异族压迫,恢复德意志的独立性。洪堡在任普鲁士驻罗马公使时,痛感祖国的沦陷和民族的耻辱,决心改革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民族解放事业的先锋战士。1813 年的解放战争,全体柏林大学的学生均投身其中。1807—1808 年冬,费希特在敌军占领的柏林发表了一系列《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说》,论证了存在一种不可磨灭的德意志精神,号召争取形成一个作为人类理性王国核心的德意志民族国家。演说影响了整整一代德意志青年,激励他们为德意志民族的独立和复兴而英勇战斗。浪漫学派更是把民族精神和民族活力作为创作的中心题材。海德堡的三位浪漫派作家,阿希姆·冯·阿尼姆和克莱门斯·布伦塔诺合编的民间抒情诗《少年的魔笛》(1806),约瑟夫·格雷斯的《德意志人民丛书》(1807),都以鲜明的观点揭示德意志的历史意义,宣扬德意志人的民族权利。对此,施泰因称赞说:在海德堡燃起了一股吞噬法国人的熊熊烈火。
发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吼声,都充满着民族仇恨和恢复民族自信的激昂情绪。农家子弟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在他的《时代精神》(1806)论著中, 用通俗易懂语言,呼唤人们热爱祖国,维护民族独立,结成民族共同体,准备起义。“体操之父”弗里德里希·路德维希·雅恩是政治体育的创始人。他组织青年,以训练体操、野外远足为名进行爱国主义活动。
各地的爱国者还试图组织起来,扩大民族主义宣传,团结战斗。人们在沙龙和社团里秘密聚会。1808 年柯尼斯堡的共济会员建立了“道德同盟”, 1810 年费希特的学生弗里森组织的“剑术馆协会”和雅恩组建的“德意志同盟”都以积极维护德意志民族的独立性为宗旨,竭力宣扬和发动民族反抗与民族起义。
在风起云涌的民族运动中,在一大批杰出的民族主义、爱国主义者之中, 不乏军政要人。施泰因、哈登堡、沙恩霍斯特、格奈森瑙和洪堡,他们所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教育改革,都是以维护民族独立和振兴德意志为推动力的。
由于小邦割据和拿破仑的严密控制,民族运动未能在德意志形成为一个同步进行的总行动。1809 年奥地利起事失败后,借助改革的强劲力量,普鲁士便跃上民族解放斗争的舞台,成为民族独立运动的中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