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俾斯麦的下台“再保险条约”

三皇协定在恢复后的头三年里还算平静,1884 年 3 月又续订了三年。这

期间,德俄关系依然在“三皇政策”所规定的范围内摆动。

1885—1886 年的保加利亚危机,使三皇结盟趋于破裂。1885 年 9 月,保加利亚人民起义,推翻了土耳其总督,宣布南北两个保加利亚合并,亲奥的亚历山大·巴滕堡自立为统一的保加利亚大公。沙俄一改柏林会议上的立场, 否定保加利亚的统一,并图谋将保加利亚控制在自己的手中。英奥断然声明: 不许俄国单独干涉保加利亚的事务。在它们的支持下,土保达成协议,土耳

其实际上承认南北保加利亚的再统一。1886 年 8—9 月,保加利亚的亲奥集团粉碎了沙俄策划的政变,镇压了亲俄的反对派。就这样,俄国丧失了自柏林会议以来在保加利亚的政治地位,俄奥关系再度紧张,三皇协定寿终正寝势在必然。

在再次面临亲奥还是帮俄的“二者择一”的棘手问题时,俾斯麦的政策十分矛盾,他一面声明,对“多瑙河下游的偷羊人”不感兴趣,指使驻土大使把保加利亚问题“一笔勾销”,强调“只要还有一根线,就要把三皇同盟织下去”;一面却支持奥地利的强硬态度,损伤俄国的利益,自己挖了三皇协定的墙脚。

1887 年 6 月,三皇协定期满,沙皇拒绝续延。在俾斯麦的外交链条中, 稳住东面的俄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当时的外交局势又加重了这一环节的份量。

首先,俄国正在限制德国工业品的输入。80 年代经济萧条,俾斯麦政府为德国重工业寻找销售市场作了很大的努力,诸如向土耳其、中国、塞尔维亚等兜售克虏伯等公司的军火。但对德国来说,俄国市场尤为重要。沙皇迎合国内工业家的要求,一再提高关税,1885 年又打算提高煤、铁等的关税率。这使主要依靠对俄出口的克虏伯、西里西亚煤炭和冶金大王等重工业台柱深受威胁。

其次,俄国国内反德情绪日增,尤其是在保加利亚危机中德国扮演两面派角色,使俄国大为恼怒。沙皇的代言人甚至公开在《莫斯科新闻》上煽动, 反对以三皇协定为基础的对外政策,要求与德国决裂。“只有通过勃兰登堡的大门,才能到达君士坦丁堡”这一主张,越来越为俄国军界所接受。还有迹象表明,彼得堡正在谋求俄法接近。

最后是法德矛盾激化。1885 年秋,法国“温和派”在议会选举中失败, 形形色色的复仇主义势力抬头。1886 年 7 月 14 日,新任国防部长布朗热利用攻打巴士底狱纪念日举行的阅兵式对德挑衅,之后又着手加强军队建设。

面临这严峻的形势,俾斯麦只得孤注一掷,背着维也纳,同沙俄单独盟的。

1887 年 1 月,沙皇在亲德派的影响下派员前往柏林。俾斯麦的儿子赫伯特同沙皇的代表舒瓦洛夫兄弟举行了会谈。沙皇使者自作主张地建议续订没有奥地利参加的协定,而这个双边条约的基础应是:在发生德法战争或俄国为夺取海峡而进行的战争时,双方保持友好的中立。俾斯麦得悉之后,欣然批示:“我认为这是可行的,不必顾虑到对奥地利完整性的担保。”在接见舒瓦洛夫兄弟后的第二天,1887 年 1 月 11 日,俾斯麦在国会发表长篇演说, 踌躇满志地宣扬他与俄友好,同法敌对的方针,声称:“对我们说来,俄国的友谊比起保加利亚的友谊以及保加利亚在我国的一切朋友的友谊更为重要。”

可是,几个月过去了,彼得堡音讯杳然。沙皇反对德对法自由行事,直到俄相吉尔斯危言耸听地谈到俄国即将孤立时,亚历山大三世才同意重开德俄会谈。5 月,俄国大使带着条约草案抵达柏林。俾斯麦准备妥协,他认为, 即使接受沙皇的协定条件,也比俄德决裂要好得多。只是在对奥关系上,俾斯麦以披露 1879 年德奥同盟条约的方式,请求俄国谅解,他不能答应俄对奥自由行事,但可以接受俄国的其他要求。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德俄密约终于在 1887 年 6 月 18 日由俾斯麦和舒瓦洛夫签订。条约规定:缔结国双方在任

何一方同第三国处于战争状态时,另一方必须保持友好的中立,但俄对奥、德对法的战争,“不受本条约约束”;德国承认俄国在保加利亚的“优越的决定性的势力的合法性”;重申封闭两海峡的原则。根据俾斯麦的建议,条约附有特别议定书,说明:如俄皇认为有必要“负责保卫入口”以“维护帝国的咽喉要道”,德将提供道义上和外交上的支持。

对俾斯麦来说,似乎签订了德奥同盟而保险德国不受俄法的进犯,如今再与俄国缔结协定又保了一次险,因而这一条约被称为“再保险条约”。其实,再保险条约恰恰表现了俾斯麦在其执政后期对外政策上的混乱和自相矛盾。在“保险”条约中,他答应哈布斯堡君主国如遭俄国进攻就予援助;在“再保险”条约中,他向俄国人保证如发生俄奥战争德善守中立。而俄奥在巴尔干的利害冲突又是在所难免的,因此,俾斯麦的“保险”与“再保险” 的矛盾终难共存下去。再说,再保险条约也未能促使俄德真正接近。沙皇对俾斯麦压根就不放心,他知道,这位首相既可欺骗奥地利皇帝,也会以同样的方法来对付他。沙皇兄弟弗拉迪米尔对俾斯麦的儿子赫伯特说得很明白: “沙皇承认你父亲的天才,但他始终担心会受到他的欺骗。”彼得堡并不打算受制于这项条约。事实上,德俄关系一直很冷淡。1887 年 5 月,双方谈判期间,沙皇颁布旨在对付德国的禁止外国人在俄拥有地产的诏令。夏天,即再保险条约签订后没几天,俾斯麦指示德意志帝国银行和普鲁士国家银行抵制俄国的有价证券。11 月,亚历山大三世访问哥本哈根取道柏林对俾斯麦的热情回之以冷面孔。12 月,舒瓦洛夫到了柏林,俾斯麦向他出示了陆军元帅毛奇的一份备忘录,告知总参谋部建议立即(在冬季)向俄国宣战。这些说明,传统的俄德友谊如今“就像冰在炎热的六月份马上化为水一样,瞬即消失”。“保险”、“再保险”,实际上很不保险。

俾斯麦再作调整。1888 年 2 月,他在国会演说中强调:“我们不能跟在别人后面跑。”为把哈布斯堡君主国紧紧地拴住,他同时公布了 1879 年的德奥同盟条约,向世界表明中欧两大君主国的紧密关系。此外,俾斯麦又把友谊之手伸向伦敦。1887 年 11 月他在致英相索尔斯伯里的私信中写道:“我们的政策要达到的目标必须是,为自己争取能够争取到的同盟者,这是考虑到存在着这么个危险,即德国可能不得不同时与我们的两个强大的邻国作战。”14 个月以后,1889 年 1 月,当俄德关系已冷到最低点时,俾斯麦干脆去掉含糊的外交辞令,指示他的大使哈茨费尔特向英国建议:缔结一个对付法国的英德同盟条约。索尔斯伯里看出俾斯麦的用意,表示英对德充满善意, 却拒绝正式结盟。俾斯麦的最后一项措施再告失败。至此,他的大陆政策已走到了尽头,他的政治地位也发生了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