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势力的发展
由于纳粹运动的群众基础主要是不满现状的各种社会破坏力量,因此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纳粹党的势力难以迅速发展。1925 年底,纳粹党员只有 2.7 万。希特勒重组纳粹党后,为了抑制党内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派势力,把纳粹党的宣传重点放在民族沙文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方面,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纳粹党对群众的吸引力。在 1928 年 5 月的国会选举中,纳粹
党只获得 81 万票,比 1924 年减少 9 万票。施特拉瑟兄弟趁机敦促希特勒加强“社会主义”宣传,以避免纳粹党走入死胡同。希特勒也需要中下层民众的选票,没有这些选票,他就丧失了同权势集团进行政治交易的资本。
1929 年 8 月初,纳粹党党代会决定成立“民族社会主义企业支部”,作为影响企业工人的分支组织。
世界经济大危机发生后,希特勒趁机接过党内“激进派”要求,利用广大中下层民众的困境,发动了强大的宣传攻势。他组织数千名纳粹宣传员和“演讲学校”学生前往中小城市和广大农村,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并到处举行各种群众集会,演讲会、青年集会和火炬游行等活动,到处散发传单, 张贴广告和标语,制造声势,以致于有些地方一时看不到空白的室外墙壁。纳粹党头目在拉拢群众的过程中,一方面利用自己出身下层的有利条件,同中下层民众一起坐车和用餐,介绍自己的身世,努力缩短同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则以集会和游行的方式显示纳粹党的实力和权威,向渴望得到“国家保护”的民众展示纳粹党的关心。纳粹集会大多规模巨大,四周布满纳粹党旗,冲锋队员组成仪仗队和吹奏乐队,并负责维持会场“秩序”,纳粹头目在党徒的簇拥下出场,整个会场笼罩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和军国主义气氛。同时,纳粹党还使用新式的宣传工具,在会场上使用扩音器,在各地广场上放映希特勒和戈培尔进行竞选演说的电影,向拥有唱机的家庭寄发灌有纳粹头目演讲录音的唱片。
纳粹党针对群众要求改变现状的迫切心情,攻击民主政体,攻击魏玛政权,颂扬独裁制的优越性,许诺纳粹政权将向全体公民提供强有力的国家保护。
纳粹党向失业工人许诺要消除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确保每个人都有工作和面包,并进而保证“要打破占有的特权,要把德国工人的解放扩充到分享红利,分享所有权和分享领导权。”
纳粹党对城乡小资产阶级的许愿是:“提供充分的工作岗位,使在劳动岗位的劳动者能过上富裕的生活,保障工作和赢利”;“保护中等阶层”, “限制垄断资本的利润来源”。1930 年,纳粹党提出了“商店——分店税收法”和“定货法”等提案,要求“保护日益受到大企业严重威胁”的个体商贩,“国家或地方的定货,国防军的定货,以及私人企业的大批定货,尽可能由手工业和中小工商业承担。”1932 年,纳粹党提出了《迅速提供就业—
—战胜危机纲领》,并成立了“工商业中产阶层战斗同盟”,提出接管大百货公司,统一商店和消费合作社价格的主张。
1930 年 3 月,希特勒任命农业部专家瓦尔特·达雷为纳粹农民领袖。达
雷于 1929 年和 1930 年出版了《农民是北方种族的生命之源》和《土地与血统产生新贵族》两本书,宣扬农民的血是生命的源泉,生命滋生不息,祖国乃得昌盛;土地为农民耕种,生产人们的衣食之需。他主张在不改变财产制度的前提下,国家通过贷款帮助农民建立“世袭田园”,使他们成为“血统与土地”的新贵族。希特勒竭力推崇达雷的理论,宣称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工人将取代容克组成新的社会力量”是错误的,未来的统治层应由“经过斗争筛选的不同来源的人士所组成”。达雷就任后,拟订了一个取悦于农民的
《农业纲领》,大搞“农民崇拜”。
纳粹党还利用全体民众痛恨凡尔赛条约,希望民族自强的心理和要求, 进一步扩大民族复仇主义的宣传。希特勒利用一切场合重复他在《我的奋斗》和《第二本书》中的复仇主义叫嚣,声称要使战败和混乱不堪的德国在阳光下占有比以前更加伟大的地位,必须建立一个新帝国,这个帝国以日耳曼人种为基础,确立领袖的绝对权力,为成为“地球的主人”而奋斗。
遭到经济危机沉重打击的中下层民众,各自在纳粹党的宣传中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于是大批涌进该党。从 1928 年到 1933 年,纳粹党员人数
从 10 万逐年上升到 35 万、80 万和 100 万。
1930 年 7 月 16 日,布吕宁政府以总统紧急权力为依据颁布紧急法令,
18 日,该法令遭国会否决。同日,布吕宁经兴登堡授权,宣布解散国会。同
年 9 月 14 日,举行新的国会选举,结果,纳粹党获票 18.3%,一跃成为国
会第二大党;社会民主党获票 24.5%;尽管仍为国会第一大党,但减少了 10 个议席;共产党获票 13.1%,增加了 23 个议席。
希特勒在拉扰中下层民众的同时,积极地同权势集团勾结。但在经济大危机的前期,只有鲁尔区部分重工业资本家支持希特勒,其他资本财团继续扶持自己的政治代理人,对纳粹党持观望和怀疑的态度。
1930 年 10 月,纳粹党议员格雷戈尔·施特拉瑟、费德尔和弗立克以纳粹党名义,向国会提出一项议案,要求降低银行利率至 4%以下,无偿征用“银行和股票交易所”以及所有东方犹太人的全部财产,并将大银行收归国有。希特勒唯恐得罪资产阶级,立即进行干预,强迫他们撤回这项动议。
从 1931 年夏天开始,希特勒决定有步骤地争取全国各行业的工业巨头的支持。据纳粹党新闻发布官奥托·迪特里希回忆,“在继后的几个月中,他走遍整个德国,同杰出的人物私下会谈。选择的约会地点,不是在柏林就是在各邦,不是在凯撒霍夫饭店就是在某个偏僻的森林空地。保守秘密是绝对必要的,绝不能让报界有捣乱的机会,否则就会影响到会谈的成功”①。同时,
① 艾伦·布洛克:《希特勒,暴政的研究》,企鹅图书公司 1962 年版,第 167 页。
希特勒接受沙赫特的建议,由资本家所信任的丰克取代费德尔担任自己的经济顾问,1931 年 12 月,又以资本家凯普勒取代丰克。
1931 年 10 月 11—12 日,纳粹党同民族人民党、钢盔团等政党和组织在不伦瑞克邦的哈尔茨堡温泉城举行全国反对派大会,希特勒、胡根贝格和沙赫特先后在会上讲话。会议要求布吕宁政府辞职,在全国和普鲁士组建右派政府。会议结成了“哈尔茨堡阵线”,但不久因各方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和策略分歧,以及纳粹党和民族人民党争夺领导权而解体。希特勒据此进一步加强了同资产阶级右翼的联系,扩大了纳粹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
1931 年 6—7 月,鲁尔重工业集团联络一些组织呈文总统,要求任命希
特勒担任总理,但没有引起兴登堡的重视。同年 8 月,基尔道夫多次邀请数十名资本家到其庄园,结识希特勒并听其演讲,帮助希特勒扩大同资本集团的交往。随着德国货币信用危机的爆发,对政府失去信心的资本家把目光转向希特勒,逐渐形成了“纳粹工业集团”。
1931 年 12 月,希特勒为了争取更多的资本家,接受了蒂森的建议,取
代丰克亲自到杜塞尔多夫工业家俱乐部,向 300 多名资本家及其代表作演讲。他精心准备了演说内容,从分析个人之间存在差异着手,强调保存私有制和企业家主权的合理性,歌颂独裁制,鼓吹德意志民族向外扩张,去奴役“劣等种族”;他声称布尔什维主义已经控制苏联,并“将逐渐震撼整个世界”,如果不尽早让纳粹党上台执政,该主义将赢得 50%的德国民众,然后把德国推入灾难;他还保证掌权后要扩充军事力量,训练 800 万后备军,使
德国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夺取新的生存空间。希特勒的演说长达 2 个半小时,博得了资本家的热烈掌声。奥托·迪特里希曾在《跟随希特勒十二年》一书中指出:“1932 年 1 月 27 日将永远是德国纳粹党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这一天,希特勒成功地在德国西部工业巨头中间打开了缺口”。①
纳粹党与国防军的关系一开始并不融洽,国防军军官团成员大多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①通常站在代表传统、保守和正统的势力一边。纳粹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把矛头指向合法政府,使用的手段是煽动、街头暴乱,甚至政变, 其成员大多出身下层,举止粗鲁。国防军成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之蔑视, 甚至心存疑虑。
1923 年 11 月希特勒发动“啤酒店政变”时,国防军作为整体来说并未支持纳粹党,反而持坚决反对的态度。国防部长格斯勒下令取缔攻击政府的纳粹喉舌《人民观察家报》,当驻守巴伐利亚邦的陆军第四师师长洛索夫跟随巴伐利亚全权代表卡尔暂时与纳粹党合流,拒绝执行国防军镇压暴动的命令时,国防部解除了洛索夫的职务。
此后,纳粹党同国防军的关系一直不佳。希特勒尽管希望得到国防军的支持,但是为了控制冲锋队,却又禁止冲锋队同陆军发生联系。国防部则不准陆军招募纳粹党员,或者雇佣他们在军火库和补给站工作,并要求军队不过问政治,超然于党派之上。希特勒曾就纳粹主义与军队的问题发表讲话, 抱怨德国陆军没有像意大利陆军那样同法西斯运动合作。
然而纳粹党与国防军具有先天的血缘关系,这不仅表现在希特勒原来就
① 保罗·汪戴尔:《德帝国主义与战争》,世界知识出版社 1959 年版,第 12 页。
① 据 1932 年的统计,有 23.8%的军官出身贵族,其余为军人世家和小资产阶级家庭出身。见罗伯特·奥尼卡:《德国陆军与纳粹党,1933—1939 年》,纽约 1966 年,第 6 页。
是个陆军政治“调查员”和大部分冲锋队员和一部分纳粹党员都是退伍军人, 更主要的是在仇视凡尔赛条约、扩军备战、崇尚武力和民族扩张主义宣传方面,纳粹党和国防军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希特勒清楚地看到,纳粹党要在德国执政,没有国防军的支持则绝无可能。1930 年春,乌尔姆卫戍部队中尉施林格、卢丁和温特因在军队中从事纳粹宣传并发展纳粹势力而被捕,被提交莱比锡最高法院受审。希特勒抓住这个机会,争取陆军的支持。9 月,他亲自出庭作证。他的发言包含 3 个重点内容:保证陆军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维护陆军的完整,“任何想要取代陆军的尝试都是发神经病”;解释成立冲锋队是为了在宣传时保护纳粹党,决无一点军事性质和取代陆军之意;保证使用合法手段获取政权,开除党内“革命”分子。
希特勒作此表态之后,一部分军官,如参谋部军官约德尔、乌尔姆第五炮兵团团长贝克等,公开拥护纳粹党。对大部分青年军官来说,除了希特勒的保证外,纳粹党关于扩军备战的许诺使他们看到了晋升的希望。1931 年 1 月,国防部办公厅主任施莱歇尔废止了关于陆军不得雇佣纳粹党人在军火库和补给站工作以及不准纳粹党人加入陆军的禁令。
不过,经济危机期间纳粹分子尤其是冲锋队员街头闹事的行径,以及1932 年希特勒同军人心目中的偶像兴登堡竞选总统的举动,阻碍了国防军同纳粹党进一步合作。特别是身为国防部长兼内政部长的格罗姆和陆军司令库特·冯·哈默施泰因—埃克沃德男爵,继续蔑视和厌恶纳粹党,直到 1932 年,格罗纳还明确下令镇压武装纳粹分子的暴行,并积极主张取缔冲锋队。只是在 1932 年连续的政府危机中,国防军领导层进一步分化,才使纳粹党有机可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