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魏玛共和国初期的动荡卡普暴动

魏玛共和国建立之初,经济濒临崩溃,各地无产阶级不断发动起义,反

革命暴乱也时有发生。

德国的君主势力在十一月革命中遭到削弱,但没有被铲除。当时这个势力主要聚集在民族联合会(1918 年夏成立)、军官团、旧官吏、民族人民党和人民党内。随着革命运动渐趋低落,以及魏玛政府对它们采取宽容和合作的态度,这股势力再度活跃起来。它们煽动反犹浪潮,利用民众仇恨凡尔赛条约的心理,图谋推翻民主政体,复辟君主制或建立独裁政权。部分右翼政党试图通过新的国会选举和总统选举来改变政权机构中的力量对比。1920 年3 月 9 日,民族人民党和人民党在国民议会中提议重新举行国会选举,并通过全民选举选出总统。右翼政党在征得退位皇帝赞同后,酝酿推出兴登堡作为总统候选人。

3 月 10 日,国防部长诺斯克为执行协约国监察委员会的裁军要求,正式下令解散埃尔哈特和勒文弗尔德指挥的两个海军旅。柏林驻军司令官吕特维茨宣称决不允许解散这样的精锐部队,并于当天同其他高级军官一起谒见艾伯特总统和诺斯克,要求解散国民议会,由全民投票选举总统,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内阁,并停止裁军。艾伯特和诺斯克拒绝了这些要求,并警告吕特维茨不得干涉政治事务。于是,右翼军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军事叛乱。

3 月 12 日夜,埃尔哈特率领 5000 名海军旅士兵从驻地柏林附近的德贝里茨出发,向柏林进发。艾伯特急忙召开内阁会议,要求军队当局采取措施制止叛乱。当时只有两名高级军官愿意服从政府指挥,以泽克特为首的军官团主体把维护军队团结置于保护政府安全之上,声称“国防军不打国防军”, 拒绝镇压叛军。政府随即迁往德累斯顿,3 月 14 日又迁往斯图加特,仅留下副总理欧根·席弗尔和少数部长留守柏林。3 月 13 日,海军旅叛军从勃兰登堡门开进柏林政府区。同日,东普鲁士行政长官沃尔夫冈·卡普博士和吕特维茨等也率领 8000 名陆军士兵进攻柏林。叛军占领了所有的政府建筑物,宣布废除魏玛宪法,推翻鲍威尔政府,解散国民议会,废除一切民主权利,成立以卡普和吕特维茨为首的新政府。卡普政府得到德国东部和柏林地区驻军的支持,但德国西部和南部地区的驻军声明支持魏玛政府。低级官吏和公务员也拥护魏玛政府,反对叛乱。

工人群众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来反击叛乱。社民党、独立社民党和全德工会联合会号召举行总罢工,保卫民主共和国。3 月 15 日,总罢工扩大到全国, 总计约有 1200 万工人和职员参加。在柏林、莱比锡等许多地方,工人们展开了武装斗争。叛乱地区的铁路、报纸、交通和工业活动都陷于停顿,城市生活完全瘫痪,城市同农村的联系彻底断绝。16 日,德共中央委员会正式发布号召书,表示支持工人阶级举行反对暴动的总罢工,并要求卡普政府立即下台、解除反动军队的武装、组建工人武装和选举工人委员会。号召书同时反对鲍威尔政府重新执政。各共产党地方组织和广大党员同其他党派的工人联

合战斗。3 月 17 日,卡普政府在广大群众的反击下被迫辞职,卡普乘飞机逃往瑞典,后死于狱中,吕特维茨逃往匈牙利。

鲍威尔政府很快迁回柏林,并立即着手平息罢工运动。鲁尔地区的工人曾在反对叛乱的斗争中建立起一支 10 多万人的“红色鲁尔军”,并于 3 月

19 日控制了鲁尔全区。3 月 23 日,鲁尔区专员卡尔·泽韦林同工人代表举行谈判,允诺工人的要求,但要工人复工并放下武器。罢工工人和红色鲁尔军履行了协议,政府却派遣国防军开进鲁尔区,进行残酷镇压。

3 月 26 日,鲍威尔内阁因遭广大民众反对被迫辞职,翌日社民党人米勒组成新的内阁。因允许大量反动分子进入国防军,遭到谢德曼和工会领袖猛烈抨击的诺斯克也于 3 月 22 日辞职。米勒内阁未委任国防部长。

1920 年 6 月 6 日,德国举行国会选举,结果社民党得票数降至 21.6%; 独立社民党得票数升到 17.9%;共产党也参加了竞选,得票 2.1%;民族人民党得 14.9%;人民党得 13.9%;中央党得 13.6%;民主党得 8.3%。选举结果表明社会民主党的影响急剧下降,左翼和右翼反对派的地位大为增强。6 月 8 日,米勒内阁辞职。25 日,中央党人费伦巴赫组成中央党、民主党、人民党联合内阁,民主党人格斯勒任国防部长(直至 1928 年 1 月)。1922 年

10 月,国会通过决议,将艾伯特的总统任期延长到 1925 年 6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