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萨”计划和入侵苏联

尽管德国对英国的战事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侵占西欧后,希特勒认为进攻苏联的时机已经成熟。苏联自战争爆发后,调整西部疆界,组建“东方战线”特别是苏军进驻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逼近罗马尼亚油田,使希特勒大为不满。德国为了强化自己在巴尔干地区的影响,通过维也纳仲裁把罗马尼亚的特兰西瓦尼亚地区的一部分割让给匈牙利,又通过克拉约瓦条约把罗马尼亚的南多布罗加地区割让给保加利亚,这些做法导致罗马尼亚国内政局动荡,国王卡罗尔被迫退位,亲铁卫军的安东内斯库将军担任首相。1940 年 10 月 8 日,德军开进罗马尼亚,又把罗马尼亚、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拉进法西斯侵略集团。苏联向德国提出抗议,认为德国违犯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希特勒为了进一步搞清苏联的意图,邀请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访德。在 1940 年 11 月 12—13 日莫洛托夫访德期间,希特勒要求苏联参加德日意三国军事同盟,组建“四国联盟”,共同瓜分世界,特别是分割大英帝国崩溃后留下的“遗产”,同时鼓吹苏联应该向印度洋波斯湾方向扩展势力,打开通向不冻港的通道。莫洛托夫以沉默拒绝了希特勒的建议,要求德国从芬兰撤军,并表示苏联政府希望扩大自己在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达达尼尔海峡地区的影响。德苏会谈结束后,希特勒立即着手审订对苏作战计划。1940 年 12 月 18 日,他发布代号为“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十一号指令,命令武装部队必须准备在对英战争结束之前,以一次快速的战役击溃苏联。整个战役计划 6—8 周结束,原订 1941 年 5 月开始实施进攻。由于巴尔干战事,进攻苏联的日期被推迟了。

在实施“巴巴罗萨”计划之前,为夺取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1941 年 4

月 6 日,德军同时向南斯拉夫、希腊发动进攻。4 月 13 日,德军占领贝尔格莱德。15 日,占领南斯拉夫全境,南军停止抵抗。希腊则在 23 日投降,27 日,德军开进雅典。残余的希腊军队和英国远征军逃往克里特岛。直到 6 月

2 日德军才完全占领克里特岛,巴尔干战事结束。希特勒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苏联了。

德军入侵苏联前,最高统帅部内部围绕进攻的方式,特别是如何使用坦克兵团的问题,展开了争论。以古德里安为首的坦克专家主张使用已在法国战场取胜的战法,即坦克兵团应快速切入苏方纵深,径直向莫斯科挺进,最早也要到第聂伯河一线才实施包抄,对在各坦克兵团之间的苏军的包围任务应留给步兵军。然而更多的高级将领却力主使用常规的战法,即坦克兵团必须同步兵军紧密配合,从边境地区出发,逐个实施钳形包抄,步步向纵深推进。最后希特勒采纳了后一种战法,但也吸取了坦克专家的部分意见。

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德军 190 个师(其中 19 个坦克师和 14 个摩托化师)约 550 万人,4300 辆坦克、4.7 万门大炮、4980 架飞机,分三路向苏联发动大规模进攻。中路是包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经明斯克、斯摩梭斯克,进攻莫斯科。北路为北方集团军群,负责沿波罗的海进攻列宁格勒。

南路的南方集团军群则进攻基辅和顿巴斯。

中央集团军群的部分兵力首先在巴拉诺维奇完成第一个合围,两个主力装甲兵团则于 6 月 27 日在明斯克附近完成更大的合围。7 月初,该集团军群又以坦克兵团为先导向斯摩棱斯克方向推进,攻占斯摩棱斯克,基本上肃清了沿途的苏军部队。此后,希特勒下令中央集团军群分出部分兵力,北上与北方集团军群合作,进攻列宁格勒,南下与南方集团军群协同,争夺乌克兰。9 月 6 日,希特勒又发布实施“台风”作战计划的指令,命令以中央集团军群为主,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一部分部队协同作战,向莫斯科发动主攻。德军在这次战役的初期取得一定的胜利,曾于 10 月 6 日在维亚兹马对 60 多万苏军完成合国,并进抵莫斯科城下。但在莫斯科,德军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其进攻势头被遏制住了,希特勒的闪击战亦告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