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反对派的政治主张

革命前夕,德意志各反对派都在聚集力量,表明自已的政治纲领。温和自由主义者团结在《德意志报》和《社会科学总杂志》周围。激进自由主义者团结在《德意志文学和艺术哈勒年鉴》周围。彼此就革命问题展开了争论, 特别是在自由派运动较发达的南德巴登,更集中表现了两派的分歧。

1846 年 11 月,温和派在杜拉赫召开代表大会,决定创办自己的机关报

《德意志报》,由海德堡大学教授、历史学家、格廷根七君子之一的盖尔温努斯任主编。这一派主张在自由主义的普鲁士领导下改组德意志联邦,完成国家统一。因其政治主张带有明显的妥协性,故被称为“半心半意派”。

1847 年 9 月,激进派在奥芬堡召开大会,通过了由该派著名活动家古斯塔夫·斯特卢威起草的纲领,即奥芬堡纲领。纲领提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建立代议制政府,制定自由法,军队要宣誓效忠宪法,征召民兵以代替常备军。纲领同时还涉及到社会问题,如实行陪审制,取消特权,消灭劳资争执等。因其革命要求较为彻底,故被称为“全心全意派”。

不管资产阶级自由派有多大的分歧,但基本点是一致的,即他们均缺乏积极的革命意志。在资产者看来,“一场结局最好的革命也是一次严重的危机,它使道德意识混乱,破坏国内安宁,也使所有国家条约受到危害”。因此他们试图不经革命、不危及财产而进行民族的和自由主义的改革。他们孜孜以求的是与君主和政府达成协议。

然而,形势的发展将资产阶级自由派推进了革命之漩涡。1847 年末,全德各邦已普遍掀起革命运动。封建统治势力十分孤立。恩格斯对当时的形势作了深刻的描述:“只有上层贵族和上层文武官员是现存制度的唯一可靠的支柱;下层贵族、工商业资产阶级、各大学、各级学校的教员甚至一部分下层文武官员都联合起来反对政府;在这些人后面还有心怀不满的农民群众和大城市的无产阶级群众⋯⋯而就在这样的时候,政府却顽固地沿着那条必然要引起冲突的道路走去。1848 年初,德国已处在革命的前夜,即使没有法国二月革命的促进,这次革命也是一定要爆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