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第一节 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结构

帝国的建立

色当战役的胜利,使俾斯麦的“铁血政策”在德意志人面前展现了辉煌的战果,同时也震慑了南德诸邦,巴伐利亚、巴登、符腾堡、黑森先后派代表团到达凡尔赛,同普鲁士进行关于国家统一的谈判。

俾斯麦根据南德四邦对待统一的不同态度采取不同对策:拉拢巴登和黑森两个小邦国,向巴伐利亚让步,孤立符腾堡。11 月 15 日巴登、黑森加入联盟。23 日,巴伐利亚获若干自主权后也加入联盟。两天后,孤立的符腾堡只得就范。至此,美因河南北的两部分德意志联成一片了。

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呼之欲出,然而在皇帝称号问题上,俾斯麦又陷入两难境地。太子继位心切,竭力促成一个新的“自由德意志帝国”的诞生。国王威廉一世则不愿“同老普鲁士分离”,认为接受德意志的皇帝称号等于“把老的普鲁士称号撂下”,因而不肯接受在“普鲁士国王”以外的新的称号。这父子俩,一个急于建立,一个不愿建立新的帝国,动机都是一样的,即想把德意志溶化于普鲁士。而这一点正是俾斯麦所忌讳的。为了做到既可使统一的德意志普鲁士化,又能消除南德各邦对普鲁士化的疑虑,他耍了一个计谋,用重金收买独立性最强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及其大臣,让他们上书普王,以德意志诸侯的名义请求威廉一世重建德意志帝国并接受皇帝称号。在俾斯麦的安排下,普王终于勉强改变初衷,于 12 月 16 日接受了由 30 名议员组成的代表团呈递的“劝进书”。

1871 年 1 月 18 日,即普鲁士国王加冕 170 周年纪念日,在凡尔赛宫 72 米长的镜厅举行盛典,普王加冕为德意志皇帝,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因在神圣罗马帝国之后,故又称之为第二帝国)。

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包括 4 个王国:普鲁士、巴伐利亚、萨克森、符腾堡;6 个大公国:巴登、黑森、麦克伦堡—施威森、麦克伦堡—施特雷利茨、萨克森—魏玛和奥尔登堡;5 个公爵领地:不伦瑞克、萨克森—迈宁根、萨克森—阿尔腾堡、萨克森—可堡(图林根城名)—哥达、安哈尔特;7 个侯爵领地:施瓦茨堡—鲁多斯塔特、施瓦茨堡—宗得斯豪申、瓦尔德克、罗伊斯(老系)、罗伊斯(新系)、绍姆堡—利珀、利珀;3 个自由市:吕贝克、不莱梅、汉堡;另有一个直辖地:阿尔萨斯—洛林。

最大的邦为普鲁士,人口 3000 万,面积约 35 万平方公里。最小的邦国

为罗伊斯(老系),人口 6.2 万,面积 316 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