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农奴制改革改革前的形势

对法战争把德意志、尤其普鲁士引向崩溃的边沿。军事行动带来了经济

的严重破坏,连年战争造成了国家财政枯竭。普鲁士原就是一个以军事为中心的国家,18 世纪末,它的国家岁入 700 万塔勒,军费支出高达 600 万。如今因为军事的失利还得承担法军的巨额战费。根据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要承担 1.5 亿法朗赔款和供养 15 万法国占领军。以 1807 年到 1812 年 5 年间,

普鲁士在减少一半人口和岁入的情况下,共付给法国 10 亿多法朗的军税。加上被迫参与拿破仑的大陆封锁,中断了与英国的贸易,使工农业遭到严重的损害。所有这些,使德意志的社会经济生活陷入混乱状态。

经过 1806—1807 年的战争。普鲁士很多庄园遭到捣毁。多数贵族穷困潦倒,无力重建庄园。如果能革除限制土地自由买卖的旧规,允许市民购置贵族的庄园,即可引城市资本流入农村,从而引起农业的资本化,而农业资本化的最终实现又是以私人土地上的农民解放为前提的。因此,对农业实行彻底变革已刻不容缓了。

战争的惨败和屈辱和约的签订,使普鲁士人从封建的德意志与资本主义的法兰西的较量中,愈来愈看清农奴制社会的衰败和容克统治的腐朽。一批

深受英法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有识之士,强烈地意识到,“当时历史环境除了提供走向资产阶级国家的出路之外,再没有达到民族复兴的别的出路。” 统治阶级中的一些明智者也看到,照旧维持农奴制的统治,非但不能使德意志摆脱拿破仑的压迫,而且也无法挽救容克政治的破产。贵族骑士施泰因告诫:“如果国家要想在迅速改变的世界中保存自己,就必须对封建秩序进行改革。”开明容克哈登堡直接上书普王,呼吁“必须从上面做法国已经从下面做了的事。”

拿破仑关心战争赔款的兑现、军税的收入以及拆散有可能结成的俄奥普君主同盟,不希望普鲁士等邦国破产,因而也支持改革。况且在他占领和控制的华沙公国、威斯特伐利亚王国和莱茵联邦早已实行废除农奴制的资产阶级改革了。

总之,来自下层和上层的压力,内部和外部的因素,使德意志各邦政府不得不实行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以便一方面利用农民来反拿破仑的压迫,防止国家覆亡,另一方面稳定国内局势,挽救大土地所有制,巩固摇摇欲坠的容克统治。1808 年在巴伐利亚、1812 年在拿骚、1817 年在符腾堡、1820 年在黑森—达姆斯塔特和巴登、1821 年在库尔格辛等都废除了农奴制。其中,以普鲁士的改革时间最早、内容最典型、影响最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