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内密谋集团与七二○谋刺希特勒事件

1938 年起,武装部队中一部分中高级军官形成了松散的团体,试图暗杀希特勒,用军事政变的手段结束纳粹统治,该松散的团体被称为“军内密谋集团”。曾任陆军总参谋长的贝克是密谋集团的精神领袖。

密谋集团成员大多主张恢复德国在 1914 年以前的国际地位,在国内复辟霍亨索伦皇朝的君主政体。他们害怕希特勒的疯狂和冒险会遭致西方大国的强有力的反击,并在战后实行严厉报复,使德国的民族利益遭受严重损害。他们中的一部分成员从人道主义或宗教教义出发,对纳粹当局在占领区实行的血腥暴行极为愤慨,另一部分成员则不满于 1938 年 2 月希特勒改组军事领导机构、自任武装部队最高统帅的行动,认为此举表明希特勒夺了军官团的权,纳粹党凌驾于军队之上。这种情绪实质上是军官团同纳粹党的矛盾关系在新形势下的一种表现。

军内密谋集团形成之初,第三军区司令维茨勒本、最高统帅部谍报局局长助理奥斯特等人是该集团的核心人物。1938 年捷克危机期间,该集团积极活动,准备在求得英国政府的支持后,逮捕或刺杀希特勒,组织新政府,避免与英法两国正面对抗。1939 年下半年,由于担心德国进攻波兰会导致英法参战,最终会导致德国灭亡,集团成员又多次尝试谋刺希特勒,但都未成功。自 1940 年 6 月部分西线军官暗杀希特勒的尝试失败后,密谋活动曾一度停顿。德军进攻苏联,美英《大西洋宪章》的发表又使一部分军官感到国家前途渺茫,军内密谋集团重新开始活动。这时,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特雷施科夫成了该集团的核心人物。

1943 年起,德国在各条战线上步步失利,战争前景黯淡,密谋分子加紧

活动,一年中 6 次谋刺希特勒,均未成功。在这一年的活动中,掌握部分兵权又能见到希特勒的国内驻防军司令部参谋长施陶芬贝格成了密谋集团的关键性人物。

1943 年底,密谋集团拟定了代号为“女武神”(一译“伐尔克里”)的新的行动计划,准备再次谋刺希特勒。计划规定在行刺后的两小时内切断希特勒大本营同各地的通讯联系;夺占柏林的电台、电报局、总理府和政府各部;解除党卫队和盖世太保的武装;然后通电全国,宣布陆军接管政府,成立以贝克为国家元首、前莱比锡市长格尔德勒为总理的反纳粹政府;同西方国家进行和平谈判,结束战争。1944 年夏,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成功,苏军在东线发动强大攻势,德国的处境每况愈下,希姆莱又加强了对密谋分子的监视和逮捕。为了不使暗杀计划败露,密谋集团加快行动步伐。同年 7 月中旬,

施陶芬贝格先后两次企图行刺,俱因希特勒改变活动日程而未得手。7 月 20 日中午,他再次奉召前往腊斯登堡大本营,参加希特勒举行的每日军事汇报

会。他寻机将一个装有英制定时炸弹的公文包放在会议桌下面,希特勒脚边, 随后离开会议室。不料。另一名与会者为了看清地图,把碍事的皮包提到橡木桌子厚底座的外侧,由于厚厚的橡木挡住了炸弹的威力,希特勒保住了性命。留在柏林的密谋分子不知谋刺是否成功,未按原定计划在首都采取行动, 直到施陶芬贝格返回后才仓促行动,因而丧失了有利时机。在进占政府各部的过程中,一部分政变参与者闻知希特勒未死而倒戈,致使政变失败。事后, 希特勒下令成立“七月二十日事件特别委员会”惩罚参与者,先后处决了包括贝克、格尔德勒、施陶芬贝格、隆美尔等在内的 4980 人,其中的核心人物都被用钢琴琴弦加肉钩子绞死。军内密谋集团就此消失。七二○政变表明希特勒已众叛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