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领导的反法西斯斗争

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德共面临的任务是巩固自己的队伍,加强党在群众中的影响。1924 年 4 月,德共召开“九大”,批判了布兰德勒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撤销了布兰德勒、塔尔海姆等人的领导职务。但是党的领导权落入了菲舍尔—马斯洛夫极左集团手中,他们反对在革命低潮时期实行必要的退却,反对建立工人阶级的统一战线。以德共副主席台尔曼为首的广大党员抵制这条极左路线,并在共产国际支持下,于 1925 年 8—10 月撤销了菲舍尔等人的领导职务,选出了以台尔曼为主席的中央委员会。

在魏玛共和国建立初期的动荡年月里,右翼准军事组织“钢盔团”和纳粹冲锋队喧嚣一时,社民党为保卫魏玛共和国,在人民党、中央党协助下建立了“国旗社”。但在实际活动中,国旗社却把反对共产党和制止群众运动放在重要位置。为了应付法西斯势力和右翼分子的挑战,共产党于 1924 年夏建立了“红色前线战士同盟”,由台尔曼任主席。该组织负责在工人集会和游行时担任保卫工作。1926 年其成员发展到近 10 万。1928 年 5 月 1 日,德国工人举行了自十一月革命以后最大规模的示威游行,引起政府的恐慌。1929 年“五一节”前,米勒政府禁止柏林人民游行,5 月中旬,又宣布取缔红色前线战士同盟。在纳粹党施虐面前,政府不自觉地排除了一支反法西斯的劲旅。

1930 年 8 月,针对人民群众对现状的日益不满和纳粹党的宣传纲领,德共发表《德国人民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纲领》作为领导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和民族沙文主义的总路线。纲领指出,布吕宁和希特勒的道路必然导向战争和灾难,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才能改善现状。纲领批评了社民党领袖的政策,认为这种政策妨碍了反对法西斯危险的斗争,损害了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的威信,因而是工人阶级和整个国家的大灾难。纲领阐述了共产党夺取政权后将实施的政策:废除凡尔赛强盗和约和杨格计划,把大企业、银行和大商业收归人民所有,把大地主的土地分给缺地的农民,实行广泛的社会保险、消灭失业、提高工资、降低房租以及煤气、水、电和交通工具的价格, 给妇女和青年以平等权利,等等。纲领最后呼吁全体劳动人民和反帝国主义的力量团结在德共周围,建立反对金融资本和纳粹党的广泛的斗争阵线。

德共以这个纲领为基础,开展了广泛的宣传鼓动工作,在成千次集会上散发和讲解这个纲领。当时大部分德国民众迫切要求改变现状并希望得到国家保护,该纲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民众的愿望。在 1930 年 9 月的国会选举

中,德共得票数比上届选举增加了 132.73 万票,议席也从 54 席增加到 77 席。

由于共产党的防卫组织“红色前线战士同盟”在 1929 年被取缔,德共中

央在 1930 年 9 月国会选举后立即组建合法的反法西斯群众组织“反法西斯战斗同盟”。该同盟在企业、居民区和失业救济机构中的基层组织是八人小组,

若干八人小组合组成工厂战斗队、失业工人战斗队或居民战斗队,其任务是在遭到法西斯袭击时进行自卫。此外,德共还通过“反法西斯地方行动委员会”和“反法西斯代表会议”等形式建立和发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德共的这一纲领虽然在防止法西斯专政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未把联合一切民主力量反对纳粹党作为主要任务,仍把社民党视为主要敌人,对纳粹党迅速攫取政权的可能性和危险性缺乏充分估计。1930 年 9 月,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德共认为这一现象纯粹是“资产阶级阶级力量的重新站队”,对工人阶级的命运没有根本性的影响。1931 年 11 月,《红旗报》还表示:“布吕宁的法西斯主义丝毫也不比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逊色⋯⋯我们的主要打击目标针对社会民主党。”直到 1932 年 2 月,德共中央通过的一项决议还认为“民主和法西斯主义专政不仅是具有同一阶级内容的两种形式⋯⋯而且在表现方法上也相互接近⋯⋯并交织在一起。”德共还认为,社会民主党容忍布吕宁政府,进一步证明了自己是“法西斯主义的走狗”,成了名符其实的“社会法西斯主义者”,“没有反社会民主党斗争的胜利,就不可能击败法西斯主义。”此外,党内部分领导人还提出了“法西斯主义是革命的跳板”的错误理论,认为一旦纳粹党上台,在德国这样一个国家就会引发无产阶级革命,因此对法西斯危险掉以轻心。

德共高估了当时德国革命形势的成熟程度,高估了人民群众的实际觉悟程度,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建立社会主义共和国作为主要的斗争目标。这样,它既没有针对当时中下层民众迫切需要工作、面包和民主自由权利,中小资产阶级分子希望保存私有制的具体情况,提出切合实际的主张,致使大量中下层民众倒向纳粹党;又把所有反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人士和党派都视作敌人,影响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

1933 年希特勒上台后,制造国会纵火案,取缔共产党,逮捕德共主席台尔曼(1944 年 8 月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被秘密枪杀)。德共转入地下,政治局转移到巴黎。为了适应地下活动,德共改组了组织机构,成立了一批灵活机动的秘密小组,进行秘密的无线电广播、印发报纸和小册子,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反法西斯斗争。

德共在希特勒上台后逐渐改变了对社民党的态度,向社民党建议开展两党联合的反抗活动。 1933 年 2 月 7 日,台尔曼在中央会议上指出,“击败希特勒—胡根贝格—巴本是当务之急,而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建立最广泛的反希特勒统一战线。这是首要任务。”他要求全党向群众揭露希特勒政府的实质,全力加强与社民党工人们的联合行动。1934—1935 年,黑森、法兰克福、汉诺威、中巴登和上巴登、鲁尔区和柏林等地,共产党和社民党组织达成了关于统一行动的协议。然而,部分德共领导干部还抱有宗派主义情绪,仍然把同社民党工人的统一战线看作是吸收这些工人参加德共的策略方法。共产国际“七大”确定新的反法西斯战略策略路线后,德共于 1935 年

10 月 3—15 日在莫斯科附近举行代表会议,会议根据共产国际的新路线,要求与社民党建立新的关系,组成工人阶级反法西斯恐怖独裁的战斗统一战线,同时团结城乡劳动人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建立反法西斯人民阵线。会后,国内许多地区和侨居国外的流亡者中开始试图建立德国的反法西斯人民阵线。

1936 年底,柏林地区的共产党、社民党和资产阶级民主党派的小组联合组建了“德国人民阵线”。该组织的“十点纲领”要求:推翻和消灭希特勒

独裁;在一个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和社会民主的新国家里,由人民自己管理自己;停止军备竞赛;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允许农民自由迁移,大规模建造农民住宅;对银行、重工业及能源经济实行国有化。但是,由于纳粹政权的残酷镇压,社民党流亡执委会的拒绝合作,该组织未能开展成功的活动。

与此同时,流亡国外的共产党人、社会民主党人和资产阶级民主人士也开始商讨合作事宜。1936 年,在巴黎成立了以亨利希·曼为首的“德国人民阵线筹备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共产党人、工会工作者、作家和科学家决定采取共同措施,以反对法西斯恐怖,反对奴役德国人民,揭露希特勒政府的战争准备。同年 12 月 21 日,该委员会发表了《建立德国人民阵线、争取和平、自由与面包的号召书》,提出了人民阵线的要求和推翻法西斯以后必须实施的措施,但没有规定如何进行反希特勒的斗争以及如何支持国内的斗争。1937 年 4 月,该委员会又召开了一次有广大反法西斯运动代表参加的会议。这次会议较多地注意到国内的斗争任务,如工资和工会问题,政治犯及其家属的救济以及保卫和平的问题, 并要求希特勒政府的部队和军舰撤出西班牙。会议通过了一份《告德国人民书》,号召德国人民同舟共济,组成人民阵线,为一个自由、幸福的社会主义德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