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侵略扩张服务的纳粹外交

纳粹外交是为其侵略扩张的政策服务的。希特勒上台之初,德国受凡尔赛条约束缚,军事力量孱弱,外交上处于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同盟体系的包围中,十分孤立。德国要称霸全世界,必须排除法国可能进行的干涉,扩大武装力量,恢复军事主权;同时,瓦解以法国为首的对德包围圈,寻觅朋友, 建立法西斯同盟体系;随后,还必须排除主要大国的干预,通过局部战争或和平解决的手段侵占中欧,为进一步争霸欧陆作好准备。所有这些任务,都必须借助于明确的外交战略目标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手段才能完成。因此,当纳粹的侵略政策还处于毁约扩军的阶段,以牛赖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旧式外交官还在为纳粹外交服务时,希特勒就开始插手外交事务。他不仅主持外交决策,而且在外交部之外设立由其亲信里宾特洛甫主持的“里宾特洛甫办公室”,作为他直接控制外交活动的工具。该办公室位于柏林威廉街外交部的对面,原普鲁士外交处所在地,拥有 300 多名工作人员。由于牛赖特在 1937

年对“霍斯巴赫备忘录”提出异议,翌年 2 月被免去外长职务,由里宾特洛甫接替,该办公室才撤销。此后,希特勒在纳粹党内又设立了由罗森贝格主持的外事局。

从 1933 年初到 1937 年底,纳粹德国的外交重点在于排除各国可能进行的干预,迅速恢复军事主权,瓦解对德包围圈,实现法西斯国家的初步联合。在这一阶段里,纳粹政权对英国实行“和解”外交,即在竭尽全力扩军备战的同时,利用英国不希望看到法国的过分强大,而采取扶德抑法政策,全力同英国搞缓和,力争与英国达成某种形式的协议,以求在英国的绥靖政策下作好侵略准备。

德法关系不同于德英关系。法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通过凡尔赛和约获得许多利益,它十分害怕德国东山再起进行复仇。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法国积极争取同盟者,结成防范德国的同盟体系,由此出现了以联苏抗德为主要内容的巴尔都外交,和以利用意德矛盾来牵制德国为主要内容的赖伐尔外交。德国则力图破坏以法国为首的抗德同盟,它对法策略是又拉又打,以拉为主。在法国的东欧盟国中,纳粹政权重点着力于拉拢波兰, 以便排除法国干涉德国的助手,瓦解法国的对德包围圈。1934 年 1 月 26 日, 德波两国签署了互不侵犯条约。出于纳粹主义理论的反共反苏本性以及掩盖其侵略本性的策略考虑,苏联成了纳粹政权内外宣传的主要打击对象。尽管德苏之间还保持着一定的经济和军事联系,希特勒也经常通过各种途径向苏联传递友好信息,但在公开的宣传中,纳粹政权每做出一个冒险举动,除了大摇一阵橄榄枝外,就是大叫一通“布尔什维克威胁”。

为了摆脱外交孤立状态,德国从 30 年代中期起加紧拉拢其它法西斯国家,力图组织起侵略集团。随着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后遭到国际联盟的制裁,它同英法等国的矛盾日趋激化。西班牙内战爆发后,德国随同意大利公开进行干涉,支持西班牙法西斯势力,进一步缩短了德意之间的距离,加剧了意大利与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对日关系方面,尽管德国无暇投入更多的注

意力,内部各部门在对亚政策上也有分歧,军事部和外交部比较倾向于把对华关系作为重点,而里宾特洛甫及其办公室希望重点发展对日关系,但由于德日之间没有大的利益冲突,更容易在反共的旗号下联合起来。1936—1937 年,德国先后同日本和意大利缔结《反共产国际协定》,完成了法西斯国家的初步联合。

从 1937 年底到 1938 年 9 月,纳粹外交重点是加紧拉拢日意两国以牵制英法的力量,排除英法的干涉,对奥捷两国实行“不流血的征服”,建立中欧霸权。1938 年 1 月 2 日,里宾特洛甫提出一份关于外交政策的备忘录,分析了德国所面临的外交任务,提出了加强同意、日两国的关系,使英国面临可能在“东亚、地中海和欧洲同时作战”的危险,以此牵制英国,迫使英国容许“中欧发生有利于德国的变化”。该设想为希特勒所接受。1938 年 5 月, 希特勒亲自率领庞大的代表团访问意大利,打算同它缔结同盟条约。由于意大利的军事实力本来就有限,经过侵埃战争和武装干涉西班牙,消耗严重, 不愿意与英法交恶。另一方面,张伯伦推行“把德意两个独裁者分开”的方针,以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为诱饵拉拢意大利,因此墨索里尼不愿在此时公开投向德国而疏远英国,便以一份使德方条约草案成为一纸空文的“修正案”,婉言拒绝了德国的建议。1938 年初,德国也向日本提出了缔结德日意三国军事同盟的建议。但是日本还没有正式决定跨出南进的步伐,因而不愿意缔结以西方国家为敌的同盟条约。由于德国当时还无力同英国发生正面的武装对抗,在德日意三国的结盟谈判没有成效的情况下,希特勒在侵略奥捷时把避免同英国交战放在主要位置上。

从 1938 年 10 月到德波战争爆发,纳粹外交战略是破坏 1939 年英法苏外交谈判,使苏联中立,避免军事上东西两线作战,同时排除英法对德波战争的干预。在这一阶段里,德国根据意大利急于缔结三国军事同盟而日本不愿卷入德意对英法的战争的具体情况,为了尽快达到牵制和威慑英国的目的, 于 1939 年 5 月 22 日签订了德意《钢铁盟约》。从 1939 年 3 月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向苏联发出友好信息,4 月,开始了德苏之间的直接接触。与此同时, 为了向苏联施加压力,破坏英法苏谈判,阻止英国援助波兰,于 1939 年 6—

8 月同英方进行秘密谈判,要求缔结保证英国不援助波兰的德英互不侵犯条约,但未获成功。在预定进攻波兰的日期到来之前,希特勒果断地向苏联作出较大让步,于 1939 年 8 月 23 日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避免了开战初期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