垄断资本实力增强

在经济恢复和发展过程中,德国的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托拉斯化急速发展。从 1926 年到 1929 年,拥有 500 万马克资本以上的大企业在全德企业资本总额中的比重,由 37.6%增至 41.4%。一批托拉斯企业在化学、冶金、采煤、电气、造船等重要工业部门崛起。

1925 年 12 月成立的,由数家德国大垄断企业联合组成的化学康采恩“法本工业公司”,控制了德国全部染料和人造汽油的生产,还掌握着德国 80% 的氮、40%的药剂、25%的人造丝、大部分摄影器材的生产,还建造了“不来梅号”和“欧罗巴号”等高速豪华远洋客轮。该企业控制了国内约 400 家

企业,在国外也有约 500 家商行。1929 年该公司拥有 12 万名工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最大的化学垄断组织。1926 年,德国 6 大煤钢垄断组织合并成“联合钢铁公司”。该公司是欧洲最大的黑色冶金托拉斯,拥有 8 亿马克的自有资金和 17.7 万工人,德国 1/4 的煤、1/2 的生铁和 2/5 的钢由它生产。如果包括与其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和银行,它所控制的资本共计有 66 亿马克。此外,电气工业中的通用电气公司和西门子公司,军火工业中的克虏伯公司, 航运业中的汉堡——美洲轮船公司等,都是拥有数亿马克的资本和几万名工人的大型垄断组织。

随着垄断资本的进一步发展,大垄断资本家的地位进一步增强,蒂森、西门子、沃尔夫、克虏伯等 10 多个工业和金融寡头成为德国经济和政治的真正主宰者。资本家为了抵制工会在经济生活中的影响,组建了各种团体,其中有“德国工业联合会”,重点从事经济政策研究,以及“德国雇主协会联合会”,重点研究社会政治问题。

道威斯计划实施后,垄断资本获得巨大发展,一部分中小企业被吞并, 业主或者破产,或者丧失了往昔的独立地位。职员的失业率在 20 年代后期也一直保持在 2.4%左右。手工业者在通货膨胀时期摆脱了债务,但同时也失去了积蓄,由于他们没有被纳入社会保险的范围,也就失去了应急的手段。在经济稳定时期,德国手工业的结构发生变化,陈旧的部门如桶匠、车轮匠和织布工,从业人数有所下降或消失,新的部门如汽车技工、电工、金属板和水泥板技工,从业人数迅速增加。衰退部门的小资产者的地位急剧恶化, 他们渴望国家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维护他们往昔的地位。农民在 20 年代后期面临外国廉价农产品的冲击,负债越来越重,不得不把牲畜、农具甚至庄园充当抵押品。

工人的地位也有所下降,失业者的人数还是相当多,1923 年底全国失业人数曾高达 150 万,1924 年降至 40 万,1925 年进一步降至 20 万,但 1925

年底再次猛增到 200 万,以后一直保持在 50 万左右。宪法规定了每周 48 小

时工作制,但直到 1926 年,全国仍有半数就业人员的工作时间超过限额,1/4

的工人的周工作时数高达 54 小时。自通货膨胀结束后,工人的实际收入逐年

上升,但直到 1929 年,才恢复到战前 1913 年的水平。尽管工会组织有所发

展,但在劳资对抗中,工人的地位往往比资本家软弱。除 1925 年和 1928 年

外,因资方关厂而损失的工作日明显超过了因罢工而损失的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