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泽危机和进攻波兰的“白色行动计划”

1939 年 3 月,希特勒在德国军界、经济界和纳粹党的重要人物会议上宣布了下一步扩张步骤:

在 1940 年以前,德国要确立对波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统

治。“到 1940 年和 1941 年,德国将一劳永逸地同自己的宿敌法国进行清算。” “当法国被打败时,德国就将很容易确立对英国的统治,而那时就可以支配英国在全世界的财富和领地。”

希特勒在建立中欧霸权后,把扩张目标转向波兰等东欧国家,因为控制东欧地区,不仅可以解除西进的后顾之忧,在小范围内避免两线作战,还可以获得日后东进的前进基地,并取得粮食、煤炭和石油等急需的战略物资。然而,为了能尽早地征战法国,希特勒在一段时间内曾希望通过诱逼东欧各国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使之成为德国附庸国的途径来控制东欧地区。为此,德国要求波兰在继续拥有铁路和经济方面便利的基础上把但泽归还德国,并允许德国穿过“波兰走廊”建造一条属于德国的公路和享有治外法权的多轨铁路,以便连接德国本土和东普鲁士。德国则同意把德波互不侵犯条约延长 25 年,保证两国“在反共公约的基础上对俄国执行一项共同的政策”, 希特勒甚至答应把苏联乌克兰的一部分地区划给波兰作为补偿。但是,波兰坚持在德苏之间维持“等距离外交”,不肯成为德国的附庸,也不愿意放弃对外贸易的“咽喉”但泽。3 月 21 日,里宾特洛甫以最后通牒形式对波兰驻德大使提出上述要求。波兰政府不予同意,德国则以武力相威胁。波兰的态度也更加强硬,外长贝克声明:如德国单方面改变但泽现状,波兰将视其为开战的理由。波兰向东西邻国之外的第三国即英国寻求支持,英国决定给予波兰单方面的安全保证。1939 年 4 月 6 日英波签订了临时互助协定。

至此,希特勒决定使用武力征服波兰。 1939 年 4 月 3 日,他下令制定

① 见《纳粹主义文件集,1919—1945 年》,伦敦 1974 年版,第 549 页;尼维尔·汉德逊:《使命的失败》, 第 191 页。

进攻波兰的“白色行动计划”,要求军队加紧准备,做到“从 1939 年 9 月 1

日起任何时候都可以实施军事行动”。 4 月 11 日希特勒签署该计划。6 月—

8 月 25 日,德军完成了进攻波兰的军事部署。

影响希特勒冒同英国对抗的危险,作出进攻波兰的决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择其要有下述几个方面。

经过慕尼黑会议,希特勒看透了张伯伦等人害怕战争的心理,认为他们是“小蛆虫”,“太懦弱”,不敢发动进攻。而对自己,则有一种强烈的政治成功感,自认是绝对正确的“超人”,认为自己和墨索里尼的存在是轴心国发动战争的有利因素。但同时,对自己又有一种政治危机感,害怕生理上的最佳年龄期会流失,甚至害怕被人暗杀或推翻,因而希望尽早完成称霸大业。

国内经济困难的压力。纳粹德国军事型的国民经济结构,只有在战争中方能发挥优势并得以维持和发展。1939 年,希特勒多次强调“四年计划是最后的一着棋”,德国的现实问题是要保证自己拥有繁荣所必需的“生存空间”, “如果不入侵其它国家,⋯⋯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军事因素。德国的军事潜力同它的侵略野心之间有很大的差距。当时德国的军事优势,在于已确立了闪击战的战术,以及在临战准备上比英、法等国先走了一步。张伯伦的“外交革命”使希特勒看到,一旦英、法最终从绥靖过渡到对抗,一旦它们完成了临战准备,其军事潜力就会充分发挥出来, 德国已取得的某种相对优势就会丧失殆尽。

此外,希特勒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并破坏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果断地同苏联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暂时中立了东线,只有不失时机地侵占波兰并征服法国,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外交决策的作用。